網頁

2011年7月31日 星期日

《英專家:臉書一代自我迷戀》

《英專家:臉書一代自我迷戀》
英國專家警告,臉書創造出虛榮一代,他們自我迷戀,而且像小孩一樣渴望不斷得到他人回應。
英國牛津大學教授格林菲爾德(Baroness Greenfield)認為,臉書(Facebook)及推特(Twitter)創造出虛榮一代。這一代自我迷戀、注意力短暫,而且像小孩一樣,渴望生活中大小事都不斷得到他人的回應。
由於沉迷社交網站,讓使用者出現「認同危機」,和蹣跚學步的幼兒一樣想得到大人關注,就像是在說:「媽媽,看我,我做了這個。」
藥理學教授格林菲爾德認為,在網絡世界中逐漸擴增的「友誼」,就像是一個大型的網絡遊戲,而這種遊戲已有效的改變了人的大腦思維模式。
這個許多人參與的大型遊戲,造成使用者的注意力降低、渴望即時的滿足感、口語表達能力變差,因為他們只需要用眼睛來溝通。
全世界有超過7億5000萬人使用臉書,分享照片及影片,並定期更新動態消息及想法。
此外,還有數百萬加入推特微博的網民,會在網站上發表有關自己的短文、照片等訊息。
格林菲爾德教授表示:某些臉書用戶覺得,自己需要成為他人每天關注及仰慕的「小名人」。
這些人以臉書為出發點來做事情,因為他們只能仰賴「認識他們的人」,來為自己下定義。
格林菲爾德說,這彷彿是居住在虛擬的世界,在這個世界裏,重要的是別人對你的看法,或是(他們是否)能點擊你。
(英國廣播公司)
資料來源:(Yahoo新聞)http://hk.news.yahoo.com/%E8%8B%B1%E5%B0%88%E5%AE%B6-%E8%87%89%E6%9B%B8-%E4%BB%A3%E8%87%AA%E6%88%91%E8%BF%B7%E6%88%80-023012808.html
‧‧‧
常常在用臉書的同學們,可會發現自己原來已變了「自我迷戀」的一族?

【甚麼是明天 三十乘三十創意展】又一山人

香港設計師/藝術家又一山人在創作界走過三十年,創作於他來說,是互動的、有生命的:「十年又十年,創作圈的下一個十年會是甚麼面貌?社會,以至地球的下一個十年,又會如何?」
又一山人奔走世界各地逾兩年,與海外及中港台30位在他30年創作路上影響他深遠的大師、或理念相同的創作人、或他極欣賞的新一代力量開展「創作的 明天」的對談。這30位來自不同界別、年代的著名創作人及又一山人將在「甚麼是明天 三十乘三十創意展」展出呼應對談內容的作品。是次展覽共展出60件創作,30件為英、美、德、日等地及中港台創意人作品,跨越藝術、設計、攝影、電影、音 樂等範疇。另30件為又一山人回應作品,展出這十年間具社會性及生活哲學的作品,近十件為全球首度發表新作。
又一山人策劃的 「甚麼是明天三十乘三十」 創意計劃回顧過去,正視現在,展望未來,以對談、展覽、論壇、錄像和文字結集的多重呈現,望能為新一代展示一個具人文關懷、國際視野的創意願景。
「甚麼是明天 三十乘三十創意展」 將分別於深圳及香港舉行,並計劃巡迴中國及亞洲其他地區。開幕展覽將於2011年4月8日至5月25日假深圳「華.美術館」舉行,而香港展覽日期為 2011年7月6日至8月9日,於港島東ArtisTree舉行,屆時部份作品會以不同面貌展出。
日期:2011年7月7日至8月9日
開放時間:上午11:00至下午21:00
地點:港島東太古坊康和大廈1樓 ArtisTree (港鐵鰂魚涌站A出口或上落客區:太古坊濠豐大廈地下
查詢:2887 1321
網站:http://www.whatsnext30x30.com/about-30x30/

資料來源:http://www.whatsnext30x30.com/
‧‧※‧‧
又一山人不只設計出色,他的攝影作品及藝術作品我也很喜歡,而這展覽不單只有他的作品,更crossover其他大師級人物,包括:靳埭強、
李永銓、朱銘、淺葉克己、中島英樹、李家昇、黃楚喬、陳幼堅、王序、
劉 小康、盧冠延、原研哉、Stefan Sagmeister、蔡明亮、歐陽應霽 、韓家英、Yasmin Ahmad*、John Clang、Nadav Kander、何見平、馬可、David Tartakover、呂文聰、陳育強、龔志成、黃國才、林偉雄、Simon Birch、蔣華/李德庚、佐野珠寶。
所以視藝愛好者實在不容錯過!

2011年7月30日 星期六

2011年7月30日深圳半天之旅

2011年7月30日,早上與國華及錦豪到了深圳,或者太久沒回內地,發覺深圳變了很多。

除了城市面貌變了,原來就是一河之隔,那裡的中文也變到我看不明! 例如看到大學運動會的這張大型Banner:
「來了,就是深圳人」,豈不我們就不再是香港人了嗎?
再發現「來了,就是深圳人」=「Welcome to Shenzhen」,真令人費解!

再有一例也令人不明所以:「這裡的握手比較有力」, 莫非深圳人全都是大力士?故此他們握手就比較有力?

回說今天來深圳,其實是來看看我們訂製的吉祥物初型!乘車後,我們到了一處叫「廣東綠道」的地方,有點似郊野公園,走過長長的路,我們到了一個「工作室」。
「工作室」正製作一件大型而富革命色彩的作品,也不知是用來裝飾在什麼地方?
與負責人傾談了一會之後,終於見到我們吉祥物之初型,想不到的原來是發泡膠做初稿,然後才起模!
國華、錦豪與模型合照。
看完之後,「工作室」派員載我們往吃中午飯!看姚生多高興!

(食店照片竟可在網上找到) 香港公司的老闆Jackie真好客,請我們一行數人到福田區(八卦嶺)八卦一路食街
享用了一頓不錯的四川菜,在此再多謝他的熱情款待!

《愛心少女版畫揚威國際》

《愛心少女版畫揚威國際》2011年7月30日。明報
虐貓案啟發創作 主題惜生命
【明報專訊】習畫7年的賽馬會體藝中學中三學生呂麗華,本周四獲得「第17屆國際兒童及青年平面藝術雙年展」全球榮譽金章,是得獎者中唯一的華人學生。家住公屋的呂麗華,參考本港近日出現多宗的虐貓慘劇,創作《惜生命.呼喚愛》版畫(Stencil),以馬匹和女孩一同閱讀的和諧,表達愛惜動物的主題。
獲全球榮譽金章 唯一華人
呂麗華的得獎作品,正本已贈予波蘭駐港領事館,全畫由雕刻而成,上半部有斑馬、 長頸鹿、雀鳥,代表動物生態值得人類尊重;而下半部馬和女童一同閱讀,代表人類和動物可溝通及和睦共融,建立友誼。麗華直言,是從近日接連發生的虐貓事件 引發靈感,她不恥有人欺凌弱小動物,要用畫作提醒港人尊重動物生命。
負責指導麗華的美術教師兼創意學堂創辦人葉麗雅說,Stencil的表達直接和清晰,相信麗華這次作品正具以上特點,獲評判認同。
平日少說話 畫作表達想法
只有13歲的麗華,小四開始於藍田的創意學堂習畫,與1120多歲的畫班同學一同學習。學堂的其中一個特色是不斷參賽,幾乎是每隔數星期就參加國際繪畫比賽,麗華說:「小學時媽媽發現我愛畫公仔,平日不時把看過的日本漫畫、動物畫下來,因為我很少說話,畫公仔可以表達自己的想法。」
兩年一度的波蘭國際兒童及青年平面藝術雙年展,1977年開始舉行,今年吸引全球歐美等逾40個國家共1萬名年輕人參加,只有1193份作品被評為優秀,麗華和另外40名年輕畫家獲得「波蘭托倫藝術創作全球榮譽金章」。葉麗雅指波蘭領事館正聯絡贊助商,考慮資助麗華和學堂前往波蘭舉行畫展。
明報記者
資料來源:http://news.mingpao.com/20110730/gfa1.htm


《四輛「藝術電車」穿梭港島喚童心 》

《四輛「藝術電車」穿梭港島喚童心 》星島日報。2011年7月29日
Elsie閒時喜歡以電車代步,慢慢欣賞港島景色,最近Elsie發現,原來有四輛由中小學生設計的「藝術電車」在行駛,將學生的創意帶入社區。雖 然「藝術電車」的車身圖案是由一眾九十後、二千後出生的學生創作,但充滿港人的集體回憶,如九龍皇帝的「墨寶」、藍屋外牆特色、久未露面的小丑等,鼓勵港 人重拾童真。

  「藝術電車」其實是香港藝術發展局校園藝術大使計畫的其中一個重頭活動,今年共有六百五十六名來自全港不同中學、小學及特殊學校的學生,獲委任為校園藝術大使,而藝發局則鼓勵他們參加今年首創的「藝術電車:夢幻遊樂場設計比賽」,並邀請校內同學組隊參賽。

   比賽共有二百四十七所學校參與,藝發局選出十二組作品,頒發大獎,中、小學各有六組,得獎作品的精華部分被拍成照片,印在電車車身,而所有作品就會化身 成四輛「藝術電車」,並由今日開始在港島行駛一個月。「藝術電車」昨日舉行啟行禮,Elsie獲邀參加,並和一眾得獎學生分享了他們的創作意念。

   伊利沙伯中學舊生會湯國華中學獲得中學組大獎,Elsie問過三名分別就讀中六及中五的得獎學生葉素冰、吳麗欣及葉曉紋,她們異口同聲表示,作品得獎後 獲印在電車上,令她們充滿動力創作。她們表示,作品名為《千固》,「千固」取「朋友」的韓文諧音,其實是遊樂場的立體模型,展示「人生馬戲遊樂場」的構 想。

  葉素冰是校園藝術大使,她表示這個遊樂場是針對中年人士設計,「模型以黑白色綫條為背景,象徵中年人沉悶而忙碌的生活,場內有七 彩的機動遊戲,冀喚起他們充滿夢想的童心,同時在視覺上形成強烈對比」。她指出,遊樂場的主題設施為巨型小丑,串起大部分機動遊戲,包括三角形時鐘摩天 輪、巨人國夾糖機及紅白迷宮等。

  「摩天輪的軸心設有時鐘,寓意都市人在急速的生活中,應該停一停,發現周邊事物的奇妙之處。夾糖機的 大夾並非夾糖,而是夾着入場者,讓他們自己拿糖果,象徵人生的機會應靠自己爭取」。聽葉素冰對Elsie表示,作品中的紅白迷宮,是希望港人面對生活中的 困難時,不要泄氣,「抱着玩迷宮的心態,堅持到底,一定能找出正確的路」。

  同樣是設計遊樂場,由五名將軍澳循道衞理小學生製作的 《愛‧回味》則獲小學組大獎,該作品以懷舊小食砌出各樣設施,例如「咖喱魚蛋過山車」、「雞蛋仔摩天輪」、「蛋撻游泳池」等,猶如現代版的「糖果屋」。就 讀小六的校園藝術大使鄭天穎同Elsie講,期望入場者可在遊樂場中找到回憶的味道,細味港人的集體回憶。另一名小六學生馮綽瑤則笑言,「入場者不可吃掉 遊樂場設施,吃掉的話,其他人就不能玩了」。

  為加強懷舊味道,參賽的五名學生特意搜尋本港舊年代的事物,取其精髓放在《愛‧回味》中。「我們找了藍屋的外貌、九龍皇帝的字,分別加入遊樂場的結構及外牆上」,有份參與設計的另一名小六學生何綽喬則說,「我們未經歷過那些年代,感受一下這些港人的回憶,很有意義」。

   創作背後不乏汗水,學生甚至要「捱眼瞓」,葉曉紋憶述,比賽「死綫」遇上考試期,她和組員狠下決心,花了近一星期製作《千固》,爭取更多時間溫習,「我 們每日早上七時起牀,吃完早餐便『埋頭苦幹』,直至晚上十一時,大家整天都不想說話,只想盡快完成作品」。鄭天穎就說,選擇「慢工出細貨」,花了一個月製 作《愛‧回味》。

  藝發局藝術推廣委員會主席古天農同Elsie講,學生踴躍參賽,估計是受「藝術電車」吸引,「電車由港島東至西行 走,可想像一日內有多少對眼睛看到學生的作品」。他透露,藝發局考慮下學年將各校的得獎作品展示在其他交通工具上,例如巴士、港鐵等,藝發局現正與有關公 司洽商詳情。

  古天農笑言,校園藝術大使計畫已舉行三年,甚受學生歡迎,今次「藝術電車」比賽,更印證本港學生其實「創意多多」,可與 身邊的同學、老師及市民互動,藝發局正考慮明年增加各校的大使名額,將來甚至可組成「藝術大使同學會」。Elsie亦希望往後的校園藝術大使可帶領同學創 作「藝術巴士」、「藝術地鐵」、「藝術小輪」等等,讓藝術氣息由校園延伸至社區。

資料來源:http://singtao.com/yesterday/edu/0729go05.html
‧‧‧
《藝術電車啓行 將藝術帶進社區》
 
四架滿載校園藝術大使創意的「藝術電車」今天正式啓行,將藝術帶進社區。
為啟發校園藝術大使的藝術創意,及推動同學積極與人分享的計劃理念,香港藝術發展局(藝發局)與香港電車有限公司合辦「藝術電車:夢幻遊樂場設計比賽」,透過視覺藝術創作,引發創意思維。獲獎的作品即日起於四架藝術電車的車身展示,並會在未來一個月於港島區行駛。
藝術電車啓行禮今天(7月28日)下午假西環電車總廠舉行,由藝發局藝術推廣委員會主席古天農先生及香港電車有限公司副董事總經理曾永鏗先生擔任主 禮嘉賓。是次設計比賽的評審之一、視覺藝術家黃國才及部分獲獎的校園藝術大使亦應邀出席啓行禮。獲獎同學更即場介紹其作品的創作概念及特色。
藝發局藝術推廣委員會主席古天農先生表示:「是次活動不僅讓校園藝術大使發揮創意,更可與所屬學校的同學組隊,發揮團隊精神。得獎的作品更可於電車車身上展示,由電車把藝術帶進社區,讓巿民可以欣賞到同學們的創意。」
是次比賽反應相當熱烈,共有247間學校參加。比賽分為中、小學組,由參賽學校的校園藝術大使帶領同學組成創作團隊,發揮合作精神,以「舊日新玩意」或「原創遊樂場」為主題,創作他們心目中的「夢幻遊樂場」。
是次比賽的藝術顧問及評審分別是視覺藝術家黃國才、漫畫家江康泉(江記)及年輕插畫家李香蘭。為啓發同學的創意,三位評審早前更為參賽團隊舉行創作 講座,分享創作技巧及心得,鼓勵同學細心留意身邊的事物,從中發掘創作靈感。評審團認為,參賽的作品既能充份表現創作的主題,又能緊扣現時的生活文化,值 得讚賞。
「藝術電車:夢幻遊樂場設計比賽」是第三屆「校園藝術大使計劃」的重點活動之一。由香港藝發局舉辦的「校園藝術大使計劃」,透過嘉許在藝術方面表現 出色,並對藝術推廣有使命感的學生,委任他們成為校園藝術大使,鼓勵他們善用藝術才華服務社會。今年,總共有656位來自不同中、小學及特殊學校的學生參 加,反應比以往更加熱烈。過去數月,大使曾參與藝術工作坊、「魔幻舞台」、嘉許禮、於電視、電台節目及報章校園版發表感受,分享他們的藝術體驗及趣事。
「藝術電車:夢幻遊樂場設計比賽」的得獎作品亦將於9月中旬在尖沙咀K11購物藝術館內展出,歡迎市民前往參觀,感受校園藝術大使的無限創意。
有關「校園藝術大使計劃」詳情及學生資料,請瀏覽計劃網頁:www.aais.hk

2011年7月26日 星期二

27%港童活在貧窮綫下 》20110725

《27%港童活在貧窮綫下 》2011年7月25日‧星島日報
(星島日報報道)社區組織協會指,本港有近三十萬名兒童活在貧窮綫下,佔全港兒童人數近二成七。協會最新調查發現,近半香港貧窮兒童營養不良,更有 人須靠喝清水度日;三成兒童居於一百平方呎以下的單位,衞生環境欠佳;有四成兒童從未參與課外活動。組織建議,當局為貧窮兒童提供免費早午餐,並盡快制訂 政策,助兒童脫貧。

協會以全港入息中位數的一半,作為貧窮綫標準,推算本港有近二十九萬七千五百名貧窮兒童。於去年九月至今年三月期間, 訪問了一百一十五位來自深水埗、土瓜灣及觀塘等區的貧窮兒童,了解其生活狀況。結果顯示,近半受訪兒童的飲食不均衡,導致營養不良,其中八成七進食蔬果不 足,九成八的鈣質攝取量遠低於衛生署的建議分量。
近半貧窮家庭為節省開支,會趁每天街市收檔時,買便宜但質素較差的食物;更有近一成經常購買過期食品,嚴重影響兒童健康。協會幹事施麗珊稱:「貧窮 兒童平日進食的免費贈送食品,如即食麵、午餐肉等,大多屬高脂高鹽,容易引致營養攝取不均,曾有小孩未滿十歲,便患上糖尿病及高血脂等疾病。」
此外,他們的居住環境狹小,平均面積一百二十平方呎,最小更只有二十三呎,三成因而影響睡眠質素,令日間上課時精神不振。調查又發現,四成兒童因經 濟能力欠佳,從沒參與任何課外活動,更有逾一成小孩所謂的「課外活動」,是撿紙皮幫補家計;另有四成人因家中無電腦,未能完成網上家課,被逼欠交。
九歲的嘉慧說,一家四口只靠父親從事散工每月六千多元,曾試過一天到晚只進食一餐,喝清水充飢。她住在深水埗一間八十呎劏房,家中只有一張桌子和一張牀,「晚上我跟弟弟會睡在地上,很多時候也睡不好。」
資料來源:http://www.singtao.com/yesterday/loc/0725ao07.html
其他相關資料:
港4兒童1貧窮 增0.3百分點
http://news.mingpao.com/20110725/gfb1.htm
27%港童活在貧窮線下
http://www.singtao.com/yesterday/loc/0725ao07.html
生活在貧窮線下的兒童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mplate/apple/art_main.php?iss_id=20110725&sec_id=4104&subsec_id=11867&art_id=15461361
近半貧童營養不足
http://www.singpao.com/NewsArticle.aspx?NewsID=184949&Lang=tc
飢餓遭歧視 政府無正視 四個港童一個捱窮
http://www.hkdailynews.com.hk/news.php?id=171108
貧童30萬半數無獨立床
http://orientaldaily.on.cc/cnt/news/20110725/00176_022.html
30萬港童活在貧窮
http://the-sun.on.cc/cnt/news/20110725/00407_040.html
4個港童1個窮 捱餓飲水頂肚
http://paper.wenweipo.com/2011/07/25/HK1107250025.htm
港兒童貧窮率高達兩成六
http://news.hkheadline.com.hk/dailynews/content_hk/2011/07/25/155790.asp

百呎「當刂」房孕育堅毅意志 小四生奮發讀書入三甲
http://www.singpao.com/NewsArticle.aspx?NewsID=184948&Lang=tc
積極脫貧 居住環境欠佳 母子均患濕疹
http://www.hkdailynews.com.hk/news.php?id=171109

‧‧‧
我看這不只是部份港童的問題,而是整個香港未來的問題,加上現今社會價值觀、教育制度的不健全,只會加深及強化這些問題,香港的未來,是否仍樂觀?

《新世代見工 「媽咪話」常掛嘴邊》20110725

《新世代見工 「媽咪話」常掛嘴邊》2011年7月25日‧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專訊】過分溺愛子女的家長介入新世代職場生態,叫不少僱主感棘手。有家長得悉兒子獲拉麵館聘用,質問面試官「是否想啲輻射整死我個仔?」;有母親以最了解兒子為由,堅持「代子面試」;有大學畢業生面試時掛在嘴邊的是「媽咪話……」,對工作沒主見。 有社工認為,這反映父母對子女欠缺信心,建議父母學會放手,否則「愛他變成害他」。
擁有不少日式食肆如Pokka Cafe的百佳(香港),其培訓及人力資源發展經理柯文滿,不時接到家長電話,質問為何子女遲放工、甚至代仔女辭職:「以前對於這些事會好反感,現在已接受了!」
麵館聘兒 「想輻射整死我仔」
她在本月初的招聘會上,遇上陪同21歲兒子搵工的家長:「母親站在面試的兒子旁邊,我叫他自我介紹時,兒子還未開口,她即時搶答『他叫xxx』……」
柯請母親在外面等,對方卻堅持留下,為兒子壯膽,經再三勸告下才離開;當她跟兒子交談時,發現對方表現退縮:「他不斷說好驚,問他驚甚麼,他卻說唔知!」
惟柯認為他有心找工,願給他機會到拉麵館工作,但竟惹來母親的不滿:「想啲輻射整死我個仔?」柯最後着對方回家等消息。
子女缺主見 家長罪魁禍首
部分新生代缺乏主見,家長可能是罪魁禍首,ATM Consultant董事總經理沈嘉敏憶述,早前為一名23歲、加拿大金融系大學畢業生進行求職輔導,發現對方對工作、前途完全沒有自己主意︰「問甚麼都答:『媽咪話』!」
原來那位「媽咪」見兒子求職半年未果,遂向沈求助,卻不肯讓兒子單獨面談︰「那母親說兒子的優點、缺點她都知道,問她就可以!」商討多次後才願意讓步。
該大學生是家中獨子,來自富裕家庭,完全「唔憂柴唔憂米」︰「還未找到工作,他媽咪就對他說,『你回港工作,我買一層樓給你。』」
母致電高層 打聽子工作表現
部分中產父母視子女為「金笸籮」,有的甚至四出打聽子女工作表現。中原地產亞太區董事總經理陳永傑,早前曾收到一名不相識的僱員母親來電,查詢其新入職、做前綫的兒子工作表現:「可能她在報章雜誌看到我名字才打給我,我當時說,要了解後才回覆。」
陳沒有敷衍了事,翻查員工紀錄,又向分行主管打聽,發現該員工表現不俗,回覆那母親。對於這個突如其來的電話,陳永傑坦言不感驚訝:「當平時收到投訴處理」,又指自己是80後家長,明白該母親的用意。
青年協會督導主任鄧良順稱,近年有僱主反映部分家長過分參與年輕人求職過程:「有些會請假陪子女見工,不單送他們到接待處,甚至幫個仔遞form(表格),有時還以為是家長來見工!」
鄧認為家長或許會幫倒忙,皆因僱主會質疑求職者的獨立成熟度,或因而降低聘請機會,反映家長對子女欠缺信心,建議家長學會放手:「否則愛他變成害他!」
沈嘉敏認為,父母不應過分溺愛及保護孩子,建議孩子踏入社會後,宜主動給予一定壓力,如規定工作半年後,必須財政獨立。
(系列之二)
‧‧‧
到底這是一個怎麼樣的年代,同一天裏那邊廂就報導「貧窮兒童」,這篇又說父母過分溺愛子女,部分中產父母視子女為「金笸籮」,有的甚至四出打聽子女工作表現。
你看!香港多麼的荒謬?

2011年7月24日 星期日

商業電台《宜樂無窮》節目訪問

2011年7月23日,下午與高中視藝科學生前往商業電台接受《宜樂無窮》節目訪問。
想不到這次專訪,緣起是我們早前參與的《城市遊學》展覽(http://hk.myblog.yahoo.com/kk1776/index?l=f&id=40),當中有兩件作品吸引了節目主持人麥詠宜小姐的注意,故此她邀請了有份創作的同學(謝同學及盧同學)到電台接受訪問。
為了這次訪問,知悉兩位同學也非常用心的預備,實在安慰!
雖然大家在訪問中也有緊張的時刻,但表現實在不錯,藉此機會再次讚賞她們的努力,相信這次經歷,我們大家也不會忘記的!

謝謝主持之一的萬家輝先生為我們拍攝這一張照片。 《宜樂無窮http://www.881903.com/Page/ZH-TW/Pro881_19.aspx

《藝術主任猝死德望網上哀悼》


圖片來源:http://www.ghs.edu.hk/
《藝術主任猝死德望網上哀悼》2011年7月23日‧太陽報
【本報訊】前日在馬鞍山住所疑隱性心臟病猝死的中學教師,其生前任教的學校昨日在網頁刊出悼文悼念,不少師生於網頁及社交網站自設群組留言哀悼。
死者李國基(五十五歲),住帝琴灣凱弦居一單位。昨晨九時,李的兩男一女親友到沙田富山殮房認屍,神情哀傷。而李生前所任教的德望學校,昨在校方網 頁刊出悼文,對李的離世深表哀痛。網頁指李於校內任教逾三十年,為藝術科主任,稱讚他對教學充滿熱誠,對學校作出極大貢獻,祈望李於天主的懷抱中安息。
不少師生於網頁內留言哀悼。有學生稱李令他找到目標及重拾自信,亦師亦友,更因受李的影響而執教鞭。亦有已離校的畢業生稱讚李傾囊相授,賦予他們生命及朝氣。另外,有教師於社交網站自設群組哀悼,祝願李「一路好走」。
前日早上八時許,李於寓所內突然暈倒,其妻子報警將李送院,惟搶救後不治。
資料來源:http://the-sun.on.cc/cnt/news/20110723/00407_069.html
其他報章報導:
德望設網頁悼好老師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mplate/apple/art_main.php?iss_id=20110723&sec_id=4104&subsec_id=11867&art_id=15457351
老師猝死 同事學生悼念
http://orientaldaily.on.cc/cnt/news/20110723/00176_044.html
藝術主任猝死德望網上哀悼
http://the-sun.on.cc/cnt/news/20110723/00407_069.html
‧‧‧
認識李國基老師都是因為常在研討會中碰面,每次都有點頭招呼,雖然大家不太熟,但失去一位視藝科的好老師,實在難過!

2011年7月23日 星期六

《註──藝術學士課程畢業展2011》

《註──藝術學士課程畢業展2011》
日期及時間:
22/07/2011 - 13/08/2011  由 10:00 am 至 6:00 pm
22/07/2011 - 13/08/2011  由 10:00 am 至 8:00 pm

「註」大多出現於文章的末端,並不是正文內容的一部份,但對文章卻有舉足輕重的影響。「註」正好像四十三位畢業生努力尋找自己獨特的創作風格和特 色,為自己心目中的藝術寫下不同的見解,令觀眾可以多層面瞭解他們於三年課程裡的所思、所想、所經驗,並完整地解讀他們每個人的藝術特色。
資料
場地: ‧ 包氏畫廊 10am-8pm ‧ 實驗畫廊 10am-6pm# #若壽臣劇院進行演出,三樓實驗畫廊開放時間將會稍作更改。
票價: 免費入場
網頁: http://www.hkas.edu.hk
主辦: 香港藝術學院、澳洲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
節目查詢: 黃振欽 9805 6758
詳情: 節目資料提供:香港藝術學院

2011年7月22日 星期五

「2011環保教育創意比賽」評審日(續)

「2011環保教育創意比賽」中除了平面作品,其實還有立體作品的,以下是小學組的環保立體作品:
公開組也是要求創作立體作品,他們以環保物料創造出本港的特色景點,你又喜歡哪一件?

我自己最喜歡的,是以下這一件以「通菜街」為對象的作品:

內裏每個檔攤也不一樣呢!

下面右邊那兩位女士的眼神真有趣!

終於完成整天的評審工作:

「2011環保教育創意比賽」評審日

上星期出席印藝學會主辦的「2011環保教育創意比賽」評審日,本年負責評審的組別包括「幼稚園親子組」及「大專組」,以下與大家分享大專組入圍的佳作:
以電腦設計加上POP-UP技巧的有:
「手作」為主的作品有:
看過以上作品,你認為優勝作品會是哪一件呢?
評審花絮:
比賽網頁:http://www.gaahk.info/gaahk/eep/EEC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