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0年8月31日 星期二

「家長視覺藝術推廣計劃」攝影比賽頒獎典禮

2010年8月28日,姚國華同學到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出席「家長視覺藝術推廣計劃」攝影比賽頒獎禮。
姚國華同學曾於7月4日(星期日)到數碼港參與這個攝影比賽,今次作品獲得公開組亞軍。

姚國華同學從主禮嘉賓張瑪莉小姐手上接過獎狀。

頒獎禮暨展覽正式開幕。
姚國華與作品合照
除了獎狀外,亞軍更可獲得PENTAX數碼相機,真豐富啊!

2010年8月22日 星期日

Andrew Yang一手打造的 Kouklitas布娃娃

在紐約從事插畫及創作布娃娃的 Andrew Yang,應 Joyce Boutique之邀,一口氣創作了 43個穿着不同風格 high end fashion的 Kouklitas布娃娃。 Andrew接受專訪時透露為布娃娃創形象早是 8歲時的宏願,看着現在的時裝氣候,創意竟敵不過產量的喪鐘,發覺自己做着每個僅此一個的布娃娃更是賞心快事! 撰文:梁錦貞
本地名店 Joyce Boutique推出第二波 Truly Gifted企劃,請來紐約插畫家及布娃娃創作人 Andrew Yang創作出 43個全球獨有的 Kouklitas布娃娃,娃娃們面部表情如 runway模特兒般冰冷,各自穿上不同風格的新裝包括 Alexander McQueen、 Balenciaga、 John Galliano、 Rick Owens、 Marni、 Lanvin等等新裝。

Andrew Yang和他一手打造的 Kouklitas布娃娃。攝影:林德雄 Kouklitas一詞源自 Koukla(希臘文解作娃娃),是怎樣的過去令 Andrew成為今天創作布娃娃的他?他日前在港接受訪問說:「我在一個有 6個孩子的大家庭成長,媽媽很愛收藏 50及 60年代的 Madame Alexander娃娃,媽媽一外出,我們幾兄弟姊妹無所事事,就會拿媽媽的娃娃出來玩,幫她換衣服、改髮型,有時弄破了還懂得修復至原狀,媽媽都沒有發 現。
「 8歲左右,老師要我們寫『我的志願』,我有一天經過一間百貨公司櫥窗門口,看見 display的公仔,就想着,長大了為她們設計形象會是不錯的事。到後來高中時我念 fine art,之後又在 F.I.T.念時裝設計,很自然願望轉為當一個時裝設計師,也很幸運找到一份助理設計師的工作,設計布娃娃的事也暫時擱下了。」

時裝創意響警鐘

Andrew續說:「但在打工這段時間,令我親身體驗到時裝設計師的壓力與痛苦,或者說整個時裝界的創意警鐘已經響起,任憑如何有天份的設計師,一 年要交出的系列不只兩季,還有越來越多的早春、初秋、 resort……好好的一番心血又與 fast fashion同期登場,我相信我承受不了這樣的壓力,很自然又做回布娃娃。兩年前的情人節,我做了 10個都是 big hair、穿 big ruffles dress的布娃娃在我朋友一間小店展覽,引起業內人士注意,漸漸創作布娃娃變回我的主要工作。」
Andrew這次為 Joyce創造了 43個着名牌靚衫的 Kouklitas,他坦言欣賞的設計師是 Alber Elbaz、 Stefano Pilati及 Ann Demeulemeester等,問他為何每一個 Kouklitas都板起臉孔?他說:「首先我不同意我在做 copy的事,我最細意參詳的事一定是 capture的衣服的質料、細節,有時我會偷偷為她加一點點或減一點點。
「開始時我先詳閱 style.com一次,列印起我需要做的 look貼滿在牆上,我要連帶模特兒的冰冷 catwalk模樣都融入娃娃內,假如有人要我做一個穿婚紗的 Kouklitas,我一定會為她畫上歡欣笑臉,現在我做着的是如假包換 limited edition,不用憂慮自己的創作,第二天一覺醒來有大批 copy貨色,這樣的工作心情才是我最享受的。」

做 Anna公仔緊張


時尚界級別最高兩大女人 Anna Wintour及 Grace Coddington被 Andrew Yang創作成這樣子。

Grace Coddington(左)、 Anna Wintour(右) Andrew還笑談已創作好的 Anna Wintour及 Grace Coddington布娃娃,在 9月初紐約時裝節的 Fashion's Night Out就會公開,他說:「 Anna穿的是她常穿的 tweed jacket配裙子、 Grace也是她招牌的黑,但我為她配了一雙她不常穿的高跟鞋,她的助手拿着製成品給 Anna看時,緊張的對我說:『拿着個布娃娃前去見她( Anna),我感覺自己像個儍瓜,很怕被罵』,結果 Anna看着『自己』之後,笑着說了聲 OK,大家都如釋重負。」問 Andrew未來會希望設計哪個名人布娃娃?他說:「納奧美金寶( Naomi Campbell)吧,我想為她設計一條美人魚晚裝。」
現年 25歲的 Andrew Yang,是美國台灣混血兒,分別在美國猶他州鹽湖城及台北度過童年,小時候與兄弟姊妹爭玩娃娃的環境下長大,也因此奠定他今天愛做布娃娃。在紐約完成學 業後曾當助理設計師工作,但始終不忘設計布娃娃, 08年創立自家 Kouklitas系列,今年獲 Joyce邀請為「 Truly Gifted」企劃設計出 43個布娃娃,稍後也會與美國百貨公司 Barney New York合作,又已為即將舉行的紐約時裝節 Fashion's Night Out活動設計了 Anna Wintour及 Grace Coddington的娃娃。

2010年8月16日 星期一

14歲女唔識飲水叫外賣


14歲女唔識飲水叫外賣 本港出生率低,小孩子矜貴,不少家長過度介入子女的生活,如直升機般不斷在孩子頭上盤旋監察,子女稍有差錯就自動「急降」,為子女排難解紛,致令本 港出現新一代連自己亦照顧不到的「港孩」。有習慣獲家人服侍的十四歲女生就連自己喝水、叫外賣也不懂需要輔導改善。心理學家提醒一眾「直升機父母」,不要 過分優待子女,以免影響子女自理及社交的能力。

港孩缺乏自信 不懂尊重別人

「直升機父母」一詞源於美國「九一一」事件,當年家長懼怕子女遭綁架,終日惶恐不安,常偵測子女行蹤,如直升機般在子女頭上盤旋,出現過分保護。香 港心理學會註冊臨床心理學家葉妙妍形容,現時本港家長亦普遍過分保護子女,子女想要甚麼就買,令「港孩」長不大,因家長百分百照顧安排而自理能力低,因常 要別人幫忙而缺乏自信,亦不懂珍惜及尊重別人。
一名成長於中產家庭的十四歲少女,是家中獨生女,家人對她照顧有加,平常生活都由外籍傭工服侍。由於傭工要回鄉一段時間,少女便嘆「唔止冇啖好食, 仲冇啖好飲」。葉妙妍引述該個輔導個案說︰「問佢(少女)先知叫佢煮飯又嫌要煲要洗,去快餐店又話唔想落街換衫,打電話叫外賣覺得會影響打機、阻礙與同學 講電話、玩MSN。因為佢淨係飲雪凍飲品,雪櫃啲嘢飲晒,屋企冇人幫佢雪佢就唔飲。」
該少女母親平時亦全權安排少女學習上的選科、課外活動及交友,少女想要甚麼都會送到身邊,由於慣於被遷就,少女在學校時同學並非待其如公主,令少女情緒受困擾,缺乏自信及與其他同學相處的能力,最終需要接受心理輔導。
葉妙妍又稱,家長常把自己的價值觀投射子女身上,她再引別的個案指有家長認為自己不夠別人出色,擔心子女將來在競爭激烈的社會找不到工作,「唔夠人 爭」,看見別的家長為孩子報補習班、課外活動就「跟風」,總希望子女多學習,花掉所有時間在課外學習,但完全沒了解子女興趣及能力,反映父母欠缺安全感。

被迫參加課外活動 埋沒興趣

小朋友成長有個人見解及看法,葉妙妍建議家長在子女參加活動時不要直接下主意,應互相討論,否則令子女感到被迫參加,亦埋沒子女表達及發揮興趣的機會。另外,父母不能只要求子女獨立,應以身作則,由吩咐子女執書包、校服等做起培養子女自我照顧能力。
資料來源:http://orientaldaily.on.cc/cnt/news/20100816/00176_051.html
「直升機父母」特徵
出盡法寶、以金錢及人事關係等設法把子女送入名校。
如打聽到老師偏心,立刻向學校投訴。
過度介入子女學習,安排極多課外活動,圖令孩子學習上「快人一步」。
為子女選擇學校及課外活動時只選擇自己「心頭好」,不考慮子女性情、特質及能力。
不肯放權,否定子女的選擇。
小事化大,常提醒子女外面的世界非常危險。
資料來源:http://orientaldaily.on.cc/cnt/news/20100816/00176_052.html

九大指標檢測是否「直升機父母」

你希望老師特別照顧你的孩子
你經常沒事也往學校跑;或是喜歡打電話給老師
你會在老師面前為孩子文過飾非,只在聯絡簿上寫他好話
你會為孩子被低估的成績挺身而出
你有「別輸在起跑點」的觀念,為孩子安排「你認為對他好的」各種補習,為他設立志向
認為孩子每次的表現與考試都很重要。你把孩子表現當做自己的作品。他失敗,你會感到憤怒
你認為愛=成功。而成功的定義最好是讀大學、賺大錢
談話中,經常以「我們」代替「你」。讓孩子誤以為他的責任是你們共同的責任
動不動就打孩子的手機,或是你的孩子沒事就打手機向你求救
資料來源:http://orientaldaily.on.cc/cnt/news/20100816/00176_053.html
‧※‧
你又有沒有「直升機父母」呢?

2010年8月15日 星期日

視覺藝術比賽 港生大豐收

(星島日報報 道)為促進各地藝術文化交流,教育局及保良局首辦香港國際學生視覺藝術比賽,收到來自全球二十五個國家的中、小學生逾三千份參賽作品,十二名學生脫穎而出 奪得大獎,當中有學生以國畫作藍本,畫出諷刺時下辦公室政治文化,亦有攝影作品以冰塊融化為題,道出都市人對時間觀念的扭曲。
  首屆賽事共吸引來自全球二十五個國家的中、小學生參賽,年齡介乎五至二十歲。大會共收到超過三千二百份參賽作品,均圍繞主題「視覺創意:我的世界」創作。經評審團甄選後,最終選出十二名大獎、四十五名優異獎及二百五十二名嘉許狀。
  促進國際藝術交流
  十二名大獎得主,分別來自保加利亞、紐西蘭菲律賓泰國及中國學生,香港佔六席,得獎作品不乏反映個人情緒及社會現象。
  聖母玫瑰書院中六生徐碧珍,以一幅工筆畫《辦公室內的政治玩家》突圍而出。她表示,靈感來自古代畫卷《漢宮春曉》,以古代侍女比喻現今辦公室女 郎,描繪辦公室百態,諷刺辦公室女郎以為樂得清閒,但其實隱藏不少政治問題,重新演繹國畫。她的畫作同時奪得中學生視覺藝術創作展大獎。
  中華聖潔會靈風中學中七生林敏卿,憑攝影作《時間》奪得大獎,亦同獲「時間」攝影比賽大獎。參照達利名畫《記憶的延續》的超現實概念,林同學用冰塊鎖住時間的概念,捕捉融化一刻拍攝,寓意都市人扭曲時間觀念,憑相寄意,獲得評審共鳴。
  教育局副秘書長陳嘉琪表示,本港藝術教育不應局限於本地,要推向國際,希望經比賽促進國際藝術交流,令藝術教育更上一層樓。是次比賽的大獎及優異獎作品由即日起至八月二十九日於香港藝術館地下大堂展出。
記者 陳家俊
資料來源:星島日報2010年8月15日http://hk.news.yahoo.com/article/100814/3/jp6l.html

2010年8月14日 星期六

《畫環保聯合國奪冠 港少女「畫」到做到》


【明報專訊】14歲香港女生田智婷參加被譽為「畫壇奧斯卡」的聯合國環保畫大賽,擊敗310多萬個對手,勇奪全球最高榮譽大獎。小妮子去年亦參與國際海洋節繪畫比賽奪得高級組冠軍,被封為今年「護鯊大使」。她不單將環保信息寄意在作品中,更身體力行不食魚翅、將垃圾分類、捐出舊衣。 擊敗88國310多萬對手
於國際學校就讀的田智婷(Coco)參加一年一度聯合國舉辦的繪畫創作比賽「第19屆國際兒童環境繪畫比賽」,主題為「生物多樣性﹕與自然相連」,Coco從88個國家、300多萬份作品經兩輪評選脫穎而出,獲選為全球大獎得主。
Coco的作品以「層層疊」作比喻,表現出環環相扣的食物鏈關係,象徵地球的水晶珠則置於層層疊之頂,畫中有一隻破壞大自然的魔爪令到整個結構岌岌 可危,呼籲大家以環保之手阻止,包括減少污染及對瀕臨絕種生物的危害。年紀輕輕的Coco希望能利用繪畫帶出環保意識,形容現時地球暖化、北極冰融化, 「氣溫不時就30幾度,覺得好破壞地球」,故此以畫筆提醒大家要注意環保。

田智婷去年在國際海洋節繪畫賽中奪得高級組冠軍,被封為今年「護鯊大使」,獲邀明年初到菲律賓群島與鯨鯊一同浮潛,更會拍成短片,宣揚保育意識。(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不吃魚翅 畫紙用盡兩面 除了透過藝術帶出環保信息外,Coco本身亦十分響應環保工作,經常畫畫的她會盡用紙張兩面、拆去釘書釘將用過的紙回收、舊衣則會捐給有需要的人。 身為「護鯊大使」,Coco說不會吃魚翅之餘,本身亦較少吃肉,認為因吃肉及魚翅而傷害動物,感到很殘忍。另外,Coco指現時有很多垃圾分類箱,呼籲大 家「順手分類」,以及帶環保袋出街,減少使用膠袋。
Coco對於獲獎感意外
,因為她在區域的初選只獲優異獎,與另外約2000幅優秀作品入選第二輪全球總選,沒想到最後獲選全球大獎得主。Coco與她的家人及畫室導師獲邀出席10月份由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在日本舉行的聯合國國際青少年環境會議暨頒獎禮及擔任開幕嘉賓。 資料來源:http://news.mingpao.com/20100813/gok1.htm
蘋果日報: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mplate/apple/art_main.php?iss_id=20100813&sec_id=4104&subsec_id=15333&art_id=14340818&cat_id=45&coln_id=20

2010年8月13日 星期五

《海岸說 ─ 張強油畫展》

海岸說 ─ 張強油畫展

19 / 7 – 10 / 9 / 2010
9am – 9pm
OC 藝廊 - 西九龍海輝道11號奧海城1期地下
詳情:
生於中國南部的畫家張強,擅長以寫實手法繪畫海灣、漁港及各種大自然風光。他筆下的風景畫呈現一股寧靜的詩意美,像凝住了時間,跟我們訴說關於廣闊的天與地、海和岸的歷史與故事。
香 港由小漁港逐演漸變成繁華的大都市,張強就透過其旅居者的一雙眼睛,捕捉了我們這個「家」最樸實無華的一面,喚起久遠的記憶。 「海岸說」集結了藝術家在香港完成的兩組作品;一組描繪漁港及海岸景色,另一組以香港各臨海地質公園為主題,讓觀眾暫時遠離煩囂的鬧市,享受心靈洗滌之 旅。

奧海城保留更改上述活動之權利而不作另行通知。
如有任何爭議,奧海城保留最終決定權。
查詢電話:2271 4168 / 2740 4102 / 2740 4108
來源:http://www.olympiancity.com.hk/OC/eventCal_chi.asp

(5米x 5米)的 「蒙羅麗莎的甜笑」

由紐西蘭遠道而來、有 「吐司藝術之畢加索」之稱Maurice Bennett首度在港獻技,在K11購物藝術館內以吐司作畫紙及火槍作畫筆,與共18位本地藝術界的明日之星一同合作,以著名畫作「蒙羅麗莎的微笑」做 主題,並加入創新元素,以6,000塊吐司砌出全球最大吐司馬賽克 (5米x 5米) ,名為「蒙羅麗莎的甜笑」。
被譽為 「吐司藝術之畢加索」的Maurice Bennett,原於紐西蘭經營大型超級市場連自設麵包工場,每日生產新鮮麵包。當他發現每日均需棄掉賣不完的麵包時,感到十分浪費,於是他靈光一閃,將賣不完的麵包烘成不同的焦燶顏色,拼湊成馬賽克人像。
Maurice Bennett的吐司創作,至今已逾1,000幅;當中包括於2004年以2,727塊吐司砌出、並已創下健力士紀綠的「全球最大吐司馬賽克畫」的威靈頓 市前市長馬克‧布蘭斯基 (Mark Blumsky) 畫像。他更運用畢加索的立體派 (Cubism) 概念,創作紀念貓王皮禮士利 (Elvis Presley) 逝世25周年的吐司馬賽克。
是次Maurice Bennett與一班本地藝術界的明日之星一同合作,砌出全球最大吐司馬賽克,藉此推動香港的藝術發展及交流,讓年輕藝術家發揮創意,擴闊他們對藝術文化 的國際視野。Maurice Bennett亦專程由紐西蘭運送其10多件作品到港,並於K11購物藝術館內展出。
「吐司藝術展覽」:
日期:2010年8月5日至9月5日
時間:中午12時至晚上9時
地點: 尖沙咀K11購物藝術館 L1-07藝術專區
Maurice Bennett介紹:http://www.mauricebennett.co.nz/About-Maurice-Bennett.php

吐司藝術之畢加索

由紐西蘭遠道而來、有 「吐司藝術之畢加索」之稱Maurice Bennett首度在港獻技,在K11購物藝術館內以吐司作畫紙及火槍作畫筆,與共18位本地藝術界的明日之星一同合作,以著名畫作「蒙羅麗莎的微笑」做 主題,並加入創新元素,以6,000塊吐司砌出全球最大吐司馬賽克 (5米x 5米) ,名為「蒙羅麗莎的甜笑」。
被譽為 「吐司藝術之畢加索」的Maurice Bennett,原於紐西蘭經營大型超級市場連自設麵包工場,每日生產新鮮麵包。當他發現每日均需棄掉賣不完的麵包時,感到十分浪費,於是他靈光一閃,將賣不完的麵包烘成不同的焦燶顏色,拼湊成馬賽克人像。
Maurice Bennett的吐司創作,至今已逾1,000幅;當中包括於2004年以2,727塊吐司砌出、並已創下健力士紀綠的「全球最大吐司馬賽克畫」的威靈頓 市前市長馬克‧布蘭斯基 (Mark Blumsky) 畫像。他更運用畢加索的立體派 (Cubism) 概念,創作紀念貓王皮禮士利 (Elvis Presley) 逝世25周年的吐司馬賽克。
是次Maurice Bennett與一班本地藝術界的明日之星一同合作,砌出全球最大吐司馬賽克,藉此推動香港的藝術發展及交流,讓年輕藝術家發揮創意,擴闊他們對藝術文化 的國際視野。Maurice Bennett亦專程由紐西蘭運送其10多件作品到港,並於K11購物藝術館內展出。
「吐司藝術展覽」:
日期:2010年8月5日至9月5日
時間:中午12時至晚上9時
地點: 尖沙咀K11購物藝術館 L1-07藝術專區
Maurice Bennett介紹:http://www.mauricebennett.co.nz/About-Maurice-Bennett.php

2010年8月8日 星期日

評2010年浸大視覺藝術院畢業展

《浸大視覺藝術院終於做了點成績來》
作者:阿三
浸大視覺藝術院剛踏進首個五年,相比於過去兩屆畢業展,今屆畢業生交了一份相當不錯的成績表,不論在作品構思與啄磨、陳示方式與展場規劃,或各宣傳 品的設計。中大藝術這個老大哥,有難了!香港藝術已是小圈子,還躲進勾心鬥角的刻薄暗面,把浸大視為「威脅」中大的對象,未免有點不正確,或不該。然而, 那又是事實,尤是在中大藝術再一次教人失望之時。
本屆浸大畢業展之好,當是評量學生展覽程度的好。一個聯展,說到底要看的離不開四個地方:整體展覽的策劃與舖排,創作者對藝術的理解與態度、作品的內容與視野,以及作品採用的媒介與表達方法。
展覽尚未開幕之前,已在不同渠道收到相關資料。甫進入展覽網站,其傳達之訊息鮮明不含糊:年輕,有活力,藝術創作就在他們生活中,即使畢業卻絕不 quit art。該展覽以工作室(房間)把62位畢業生劃分成7組,每個房間都以一張成員集體照示人,而各人形象不盡一樣。以畢業生(參展者)的身體與形象為圖 象,獨立個體(Individual artists)這訊息再清楚不過。是的,藝術創作就是個人得很的事情,沒有了個性與自己的聲音,再出色的手藝或聰慧的展示手法,都只是沒有內涵的形式。 故此,以「Solos」命名展覽,理所當然。在這個一個花盆掉下來擲死幾個博士的年代,於不同大專院校任教的朋友都說,要求大學生有獨立思考能力原來是件 過份的事。不能說浸大每個同學都已好好整理自己,並在藝術領域上抓住點甚麼,跟著藝術介入社會議題走進公共空間的潮流走的不是沒有,重尋各段藝術歷史的步 履亦有跡可尋。不過,教人欣喜的是,畢業同學各有主張,各具本錢,不太看得見同學分成幾小隊如粉絲追車般的羊群情況。
在繁華城市的夜空裏浪漫地仰望星星幻想童話般的故事橋段,或面對成長、升學、戀愛、就業等實際問題的同時反思自我為何,均可以是中學生作品題材,亦 可以是藝術家終身探討的嚴肅主題。俗套不堪與教人感觸頓悟,取決在於對題材體會的深淺及如何透過視覺形式表達。郭燕銘的《消失中的我》使用了玻璃缸、醋、 陶泥及錄像,呈現自我頭像逐漸消減的過程。想法沒有驚喜,但動用的方法恰當而完成度高。黃珮珊的《許願》用剪影方法把城市景觀繪畫於一狹小的圓柱形空間 內,並邀請觀眾進入坐下;甫坐下,柱形空間內的燈泡熄滅,外面的光線穿過小孔射進,幻化成溫柔的星光。作品感覺浪漫而年輕,讓人感到純真與赤誠;但同時, 繪畫的造形可更為靈巧,而裝置方法又未免簡陋。學生作品可愛的地方就在於她的單純與坦誠。中國藝術已與眼前變幻莫測的現代世界脫軌,不少慕名學習國畫的年 輕人,或許都會疑惑不斷上追古人代入「傳統」價值精神到底與當下的我何干?總有人適合繼承國畫的傳統,可亦會有如鄧啟耀《經歷「山水」》的反問。他在旺角 街頭臨摹「逸筆草草」的「蟹爪樹」,背後卻是車來人往電子屏幕煩囂至曾有鏹水彈擲下的城市生命體。該作品呈現的正是中國藝術觀念與眼前現實的落差何奇之 大,矛盾之多,擁護「國粹」的朋友不必加句「後生仔入世未深」。
當代藝術容易引起令人費解莫明的情況,或過於坦白表露「形式就是內容」的普遍特質而常使人感到不滿足。「下?!你去超市買完野keep番d單,去郵 局寄幾打信,然後鑲落個框度就係藝術?我都識做啦!」是的,那就是藝術;你也可以如此做,倘若你真的知道自己在做甚麼的話。溫桂文的《腐朽立方》可能會讓 七十後的你想到無聲無色消失了的公園鋼架。然而,其焦點更可能在於笨重而堅實的金屬,變成輕型而脆弱的吹氣管子,垂吊於空中的狀態。倘若,那「立方」能進 一步化身成欲升上雲端的氫氣球懸浮於半空,效果可會更為理想。口香糖,除了用來辟除煙味口氣抗菌防蛀牙外,落入王麗瑋的手(口)中,則可變成探索物料可能 性的作品《香口膠》。當觀眾觀賞時,不一定發現那是咀嚼後的口香糖,但撲面而來的氣味,就不難讓你洞悉它的真身。
通常,個人在聯展中所佔的空間相約,乃基於公平,也考慮到不一定每個同學都能駕駛一空間。不過,楊沛鏗的《我 視障》卻是個例外,獨自佔據可供兩至 三位同學使用的房間,那當然與自行寫計劃書爭取展出位置與空間的畢業展制度有關。單從格局與氣勢來看,該作品已技勝一籌;再了解到作品是關於創作者與視障 學同的雙向關係,觸摸到金屬圓盆上的凸字及聆聽到人的聲音,就知道那是超越本科生水平的作品。為何浸大可以在兩屆畢業展的歷練後出現整體的提昇?是不是因 為浸大收生人數多就自然有較多的優秀學生?學生勤奮與聰慧與否是個因素,惟教師的導向與投放的心力也是個關鍵。單從整體作品不再出現「甩皮甩骨」的情況, 中國媒介作品有一定睇頭及不少作品花了近半年時間醞釀完成三點來看,就知道浸大師生下了多少功夫。
談學院畢業展,沒可能不涉及討論高等藝術教育。一所學院的上揚與低落,與其制度、行政、課程結構與內容、教師的藝術取向及投放的精力,有密切的關 係。浸大視覺藝術院近年不斷吸納不同媒介及想法的藝術家執教,又在實際經驗裏改進,漸見規模。的確,她已成培訓藝術專才的重鎮,亦希望她能與其他院校共同 為香港藝術踏實做點事。
(原載於2010年7月號《AMPOST》)
來源:http://www.inmediahk.net/node/1007664

2010年8月6日 星期五

畢卡索最巨幅畫作 倫敦展出

(法新社倫敦    5日電) 畢卡索(Pablo Picasso)最巨幅的畫作今天首次在倫敦展出,這幅10.4×11.7公尺的布幕,曾在俄羅斯    芭蕾舞團(Ballets Russes)表演時使用過。
這幅由畢卡索和其他7位藝術家設計、簽名的布幕,曾在布羅尼斯拉娃尼金斯卡(Bronislava Nijinska)芭蕾舞劇「藍火車」(Le Train bleu)其中一幕使用過。
維多利亞    與艾伯特博物館(V&A)舉辦俄羅斯芭蕾舞團紀念展覽,而這幅畫作將是眾所矚目的焦點。該博物館在1968年購入這幅布幕,但從未展出。
9月25日舉辦的「狄亞吉列夫與俄羅斯芭蕾舞團的黃金時代1909-1929」(Diaghilev and the GoldenAge of the Ballets Russes 1909-1929),將有超過300項展示品。(譯者:中央社戴雅真)
資料來源:http://hk.news.yahoo.com/article/100806/8/jjt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