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1年11月3日 星期四

《考生膚淺 危樓變理想居所》經濟日報

《考生膚淺 危樓變理想居所》 經濟日報 2011年11月2日

【經濟日報專訊】青年的價值觀扭曲了?有高考生竟指,市民在塌樓意外中救人彰顯了高尚品德,故危樓是理想居所;亦有考生認為,「靚模」和援交風氣盛行,反映社會重視金錢,而不追求豪華居所的想法已過時。考評局批評考生,對中國文化精神認識膚淺、是非觀模糊。
專家指這代青年太幸福,不知愁滋味,反將慘事浪漫化,鼓勵他們做義工培養同理心;師長亦切忌錢字當頭,助長笑貧不笑娼風氣(另見文——「Me Generation」 凡事自我中心)。
考試報告:不識中國文化
考試及評核局出版今年會考及高考的考試報告,反映出考生未能體會中國
 
傳統文化;其中高考生在中國語言及文化科的答題表現,更被批評為對中國文化精神認識單薄、膚淺,且將人文價值和人情常理割離。
例如「文化問題」試卷,要求考生討論理想居所的條件時,有考生竟指,塌樓慘劇中,有青年勇救居民,體現了人類的高尚品德,故危樓即使會造成傷亡,都是理想居所。考評局報告批評考生,將中國文化精神僵化為無理教條。
「負米」顯孝心 考生指可速遞
此外,有考生分析理想居所是否要豪華時,以「靚模」及援交風氣盛行為例,指出社會重視金錢、故會追求豪華居所,再推論出選居所「志不在豪」的傳統文化觀點已不合時宜。考評局批評,考生的是非觀模糊,失卻對中國文化精神價值的追求。
會考中國語文科的閱讀能力部分,其中一篇文章節錄自魯迅《二十四孝圖》,當中提到「子路負米」的故事,即孔子弟子子路,因家貧為雙親到百里之外揹 米;報告批評,考生答題時不但未有根據魯迅的看法去分析孝行的難易程度,更竟按現今社會情況去作答,指「子路負米」容易仿效,因為現今交通方便,物流運輸 發達,可提供速遞送貨服務,似乎完全未有體會古代孝行的可貴。
不少考生侃侃而談道德倫理,亦過猶不及。中化科說話能力卷,要求考生根據指定詞彙作短講,考評局發現,考生總機械化地,試圖將題目引伸至「人生哲 理」,如談下午茶、零用錢、背囊、公事包等,通通連繫到父愛及母愛偉大,難免令人覺得矯揉造作。報告提醒考生,闡述「人生大道理」時要有所依據、言之有 物。
見識少 舉例只懂日本地震
考評局又批評考生人云亦云、說話內容單調乏味、識見欠廣闊。就如高考在3月舉行,考生就彷彿只熟悉該段時間的新聞,報告直指:「今年考試,除日本地 震及財政預算外,其他實例寥寥可數。更令人感歎的是,考生無視題目要求,胡亂填塞,令日本地震的事例,幾乎在3月11日後每一道試題出現。」
報告提醒考生廣泛閱讀、多了解本國文化及關心時事,這才有豐富、適切的例子去支持說話的主題。
資料來源:http://hk.news.yahoo.com/%E8%80%83%E7%94%9F%E8%86%9A%E6%B7%BA-%E5%8D%B1%E6%A8%93%E8%AE%8A%E7%90%86%E6%83%B3%E5%B1%85%E6%89%80-224450552.html
經濟日報:hket.com


 

‧‧※‧‧

「有考生分析理想居所是否要豪華時,以「靚模」及援交風氣盛行為例,指出社會重視金錢、故會追求豪華居所,......」原來到在香港教育下的青年人是這樣思考的!
教育出產了這個模樣的未來社會主人翁,你有何感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