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2年9月30日 星期日

《黃之鋒﹕好學生重新定義》2012.09.30

黃之鋒﹕好學生重新定義

坦承有讀寫障礙 獲首屆司徒華獎


【明報專訊】一場國教科風波,讓香港人認識到一群90後年輕人的超高能量,「學民思潮」召集人黃之鋒無論在國教論壇抑或公民廣場,都表現出一種不屬於15歲小伙子的成熟。但有誰會想過,他曾經因為天生的讀寫障礙,小學默書「滿江紅」,上了中學,背書仍然要靠母親幫忙。


司徒華教育基金」昨舉行首屆「好學生‧好老師」頒獎禮,這名社運新星榜上有名,顛覆了傳統好學生的定義,「好學生不一定要有5**,又或要替學校出去比賽拿好多獎。好學生是用學生的身分,於社會上承擔責任。」黃之鋒說。

6好老師9好學生

教協創會會長司徒華去年去世後,教協為繼承他「有教無類,扶攜弱小,以生 命影響生命」的精神,成立司徒華教育基金,舉辦「好學生‧好老師表揚計劃」,昨日舉行第一屆頒獎禮。今次計劃有133人獲提名,最後選出6名好老師和9名 好學生,每人獲得1萬元獎學金,提名人亦可獲3000元。

默書常肥佬 母陪讀

9名好同學之中,除了有憑堅毅意志克服自身健康、種族困難的學生,近年活躍社會運動的黃之鋒亦榜上有名。獲學校老師提名的黃之鋒,在分享會上承認自幼患上讀寫障礙症,「小學時的默書全部不及格,好多錯別字,讀默時寫第一行,會突然跳默到第三行」。

之鋒說,小學時和媽媽參與讀寫障礙兒童親子班,嘗試減輕障礙症對學習的影響,但到了中四,背默還依賴母親從旁協助,「中四要背默《再別康橋》,我叫阿媽和我一起背,(分數)都是及格多少少」。

「好學生是社會公民」

學業成績欠佳仍獲得表揚,黃之鋒說,對「好學生」能得到重新定義感到高興,「好學生是用學生的身分在社會上承擔責任,成為一個社會公民,一樣可以發聲表達意見」。

他說,反國民教育科是個很好的學習過程,「初成立學民思潮反國教還以為是困局,會無人理會,到最後民意大象終於出來了」。除反國民教育科有成績,黃之鋒亦樂見身邊的中學生由以前的政治冷感,到現在許多人關心且明白自己是社會一分子。

他說,經歷如此種種,「學民思潮是我最好的OLE(學校課程中的「其他學習經歷」)」。

感謝父母默默支持

作為學民思潮召集人,黃之鋒站在最前線吶喊,昨在頒獎禮上,他特別感謝父母在背後默默支持,「多謝神給我一個這麼好的媽媽」。黃媽媽昨日亦有到場觀禮,繼續默默支持。

資料來源:
明報2012年9月30日
http://news.mingpao.com/20120930/gaa1.htm

http://hk.news.yahoo.com/%E9%BB%83%E4%B9%8B%E9%8B%92-%E5%A5%BD%E5%AD%B8%E7%94%9F%E9%87%8D%E6%96%B0%E5%AE%9A%E7%BE%A9-%E5%9D%A6%E6%89%BF%E6%9C%89%E8%AE%80%E5%AF%AB%E9%9A%9C%E7%A4%99-%E7%8D%B2%E9%A6%96%E5%B1%86%E5%8F%B8%E5%BE%92%E8%8F%AF%E7%8D%8E-211717280.html

《無臂女生腳趾執筆 畫出彩虹》2012.09.30

《無臂女生腳趾執筆 畫出彩虹》2012.09.30

【明報專訊】曾奪得香港殘 疾人奧運會傑出運動員獎和2011年香港十大再生勇士的楊小芳,9歲時在老家貴陽天台被高壓電所傷,要切除雙臂,背部嚴重燒傷。小妮子咬緊牙關,用腳趾執 筷子夾黃豆練習,終能以雙腿吃飯、繪畫、洗衣服;雙腿更助她參加廣州殘障亞運會游泳賽,亦到加拿大參加畫展,希望日後可用雙腿邁進大學的設計學系。

觸電切臂 趾執筷子
23歲的小芳,9歲時與弟弟在貴陽家天台玩耍時被高壓電電傷,送院後雙臂切除,背部燒出一個洞,需要植皮。小芳未有因此失去生命意志,出院後開始訓 練以足代手,「鄉下洗衣服是用人手洗,別人手洗就容易,我就要用雙腿夾着刷,一下一下慢慢洗」。13歲來港後,小芳除洗澡需人協助,吃飯、看書、繪畫、寫 字無一不是靠自己雙腿。昨日頒獎禮茶會,她靈活地將右腿舉高至餐桌,用腳趾夾着叉將食物送到嘴邊,小芳說,以往用腳趾握筷子夾黃豆,「練了一兩次,就已經 慣了用筷子」。
泳賽摘金 盼讀設計
除應付日常生活,小芳16歲學畫後便練習以足作畫,但長時間繪畫令她疲累,「因為要好專心好用力,大腿會好辛苦,肌肉和腰會抽筋」。可是她未有放棄 興趣,早前更到加拿大尼亞加拉大瀑布旁寫生,並在當地畫展展出。體育方面,她是香港殘疾人士游泳代表,擅游蛙泳的她在今年殘疾人士周年游泳錦標賽奪得50 米蛙式和自由式金牌。
讀香港紅十字會雅麗郡主學校中六的小芳,下年應戰文憑試,視藝科成績不俗的她,希望日後可入讀設計學系,繼續用雙腿繪出夢想。

來源:明報
http://news.mingpao.com/20120930/gaa4.htm

【巴裔少女中文輸起跑 大學念漢語】2012.09.30

【巴裔少女中文輸起跑 大學念漢語】2012.09.30

【明報專訊】「我好鍾意中文!」香港出生的20歲巴基斯坦裔少女軒拉(Butt Hina),雖能說流利廣東話,但初中時中文成績差,「之乎、矣、焉」這些字要查字典,還要面對被同學歧視。逆境沒有令軒拉氣餒,她的中文成績一直進步,即使會考成績不太理想,最後還是考上北京師範大學珠海分校漢語系,繼續追尋語文夢想。

升中「從頭開始」
小學時,軒拉入讀以英語為教學語言的伊斯蘭學校,後來轉到主流中學升學,一切從頭開始,「中學不會因為你是非華語學生而遷就你,中文科教的文言文、詩句我都不懂」。雖然在不同起跑線競賽,軒拉只是在寫作和綜合能力卷表現較遜色,口語和聆聽不俗,中文科成績總算及格。
讀報惡補中文
念初中時,軒拉的膚色令她受到同學歧視,被人以粗口辱罵,叫她「阿差」,幸而升上中四後遇到內地新移民同學,一群異鄉人成了好友,同學亦沒有再欺負她。小女孩深知在香港工作必須學好中文,課餘惡補,看雜誌讀報紙,中文科成績一直進步,更曾在考試得第一。
雖然在會考中文科只能取得不及格的一級成績,但軒拉靠其他科目成績,獲北京師範大學珠海分校漢語系取錄,期望日後能成為法庭傳譯員。軒拉說,希望1萬元的獎學金能減輕家庭負擔,「爸媽為了給子女好生活,做了好多好多份工,我希望可以用獎學金交學費,減輕他們的負擔」。

資料來源:明報2012.09.30
http://news.mingpao.com/20120930/gaa2.htm



【抗癌小子飯可不吃 書不可不看】2012.09.30

【抗癌小子飯可不吃 書不可不看】2012.09.30


曾患骨癌的9歲小三學生鄭曉陽,昨在父親陪同下領獎。鄭父說,即使兒子卧病在牀,堅持每日看科普書,在化療的7個月,共讀了逾百本書。
 
【明報專訊】「飯可以不吃,書不可以不看!」念小三的鄭曉陽,7歲時證實患骨癌,小小年紀就要經歷長達7個月的化療,口腔、皮膚潰爛、嚴重脫髮。卧病在牀,休學的曉陽堅持每日看書,更挑戰霍金名著《時間簡史》,小小年紀讀不懂,但巨匠的智慧亦能令小孩子愛上天文學。休學一年,曉陽讀書逾百,出院後不但沒有留級,反而越級跳升三年級。

曉陽的噩夢始於一年級。因走路時歪歪斜斜,父母帶他求診,證實他右膝有一個10厘米 腫瘤,是骨癌。曉陽母親說,7個月的化療和手術令兒子瘦了10多磅,「瘦到剩下一棚骨,不停掉頭髮、嘔吐、皮膚有好多大面積傷口、口腔潰爛,試過因為心跳時快時慢,要進出深切治療部」。

身插喉管 眼讀霍金

曉陽父親笑說,即使經歷劇烈副作用,兒子仍說「飯可以不吃,書不可以不看」,身上即使插滿喉管,曉陽沒有發脾氣,堅持每天單手拿着科普書,更曾讀霍金的《時間簡史》。化療期間,曉陽讀了逾百本科普書,數量可與一般中學生相比。
留院期間,香港紅十字會醫院學校老師為曉陽補課,曉陽以優秀成績取得該校獎學金。去年康復出院,曉陽本應回黃埔宣道小學讀小二,獲學校特准曉陽考升班試,最後以優異成績跳升一級至小三,反超同級同學。

休學一年 跳級升班

因為曾更換金屬關節與腿骨,曉陽現時仍然行動不便,母親要長期在校內照顧他,又要每星期帶他到醫院做物理治療,不過,行動不便無損小孩子志氣,曉陽笑稱會儲起這次計劃的1萬元獎學金,預備將來交大學學 費和請 老師吃飯,「我其實也不清楚大學有什麼讀,不過我想讀天文科」。

資料來源:明報2012.09.30
http://news.mingpao.com/20120930/gaa3.htm


 
 

2012年9月29日 星期六

海洋公園萬聖節廣告2012:聖羅蘭

近日最喜歡的廣告是「海洋公園萬聖節廣告2012」。

可看完整版:http://www.youtube.com/watch?feature=player_embedded&v=vCZyK9-jpLc


當中由「羅蘭姐」扮演的「聖羅蘭」造型更是維妙維肖。

但各位可知「聖羅蘭」的真身是誰?

如你愛視藝,又自問想做型人的話,就一定要知道啦!

「聖羅蘭」真身是KARL LAGERFELD有譯為「卡爾·拉格斐」。

KARL LAGERFELD是巴黎的時尚設計師、藝術家。

拉格斐曾與許多時尚、藝術品牌合作,曾任知名時裝品牌香奈兒(Chanel)的領銜設計師、創意總監,
並自創同名時裝品牌與義大利時裝品牌凡迪(Fendi)。部分中文媒體稱其為「老佛爺」。

以下是他的真人照:
 
 


KARL LAGERFELD的最新作品:"mon shu girl"(Karl Lagerfeld for Shu Uemura聯乘企劃)
http://www.karl.com/2012/karl-lagerfeld-for-shu-uemuras-launch-party/


想知更多,可瀏覽他的官方網站:
http://www.karl.com/

2012年9月28日 星期五

落筆早10年 主角姿勢一致,嫩版《蒙娜麗莎》真假存爭議

(綜合報道)(星島日報報道)總部設於瑞士的蒙娜麗莎基金會周四在日內瓦展出一幅年輕版《蒙娜麗莎》,聲稱經過三十五 年的研究和試驗,證明這幅畫同是由達文西所繪,完成年期比《蒙娜麗莎》,早了大約十一至十二年。但部分藝術界專家對此持懷疑態度,一名牛津教授指此畫可能 是其他畫家模仿《蒙娜麗莎》的作品。
綜合報道
  文藝復興時代藝術大師達文西創作於十六世紀的名畫《蒙娜麗莎》,其神秘微笑名聞世界,年輕版《蒙娜麗莎》則被稱為《艾爾沃思蒙娜麗莎》。蒙娜麗莎基金會成員費爾德曼表示,《艾爾沃思蒙娜麗莎》長期以來被視為《蒙娜麗莎》的複製品,但事實它是達文西的「習作」。
  他說:「我們從每個相關角度對它進行研究,累積數據顯示它是早期版《蒙娜麗莎》……根據我們利用最基本數學進行的分析,兩幅畫中的身體、人物、坐姿完全是同一人。」
  他認為,兩幅《蒙娜麗莎》畫中的女子毫無誤差地擺出相同姿勢,實在令他和研究人員大吃一驚,因為只有同一人才能重複擺出相同姿勢。
  專家指或屬仿作
  費爾德曼表示,經過三十五年的專家研究分析包括復原測試和數學比較等,《艾爾沃思蒙娜麗莎》相信比《蒙娜麗莎》早了十一至十二年完成。
  《艾爾沃思蒙娜麗莎》中的女子無論是姿勢、雙手交疊位置、面容、表情和衣着,都與《蒙娜麗莎》中的女子相似,雖然前者(約二十餘歲)較後者(約 三十多歲)年輕,但同樣露出令人難以理解的微笑。不過,年輕版的畫幅略大於《蒙娜麗莎》,而且繪於畫布上,作品背景的景色也不同。
  然而,英國牛津大學教授、達文西研究專家肯普(Martin Kemp)不認同《艾爾沃思蒙娜麗莎》出自達文西手筆。他說,《艾爾沃思蒙娜麗莎》在極微細節上的演繹,與原版有差異。他又強調達文西甚少在畫布上作畫。 他認為年輕版可能是一名未知名畫家模仿《蒙娜麗莎》所作。
來源:
http://hk.news.yahoo.com/%E8%90%BD%E7%AD%86%E6%97%A910%E5%B9%B4-%E4%B8%BB%E8%A7%92%E5%A7%BF%E5%8B%A2-%E8%87%B4-%E5%AB%A9%E7%89%88-%E8%92%99%E5%A8%9C%E9%BA%97%E8%8E%8E-%E7%9C%9F%E5%81%87%E5%AD%98%E7%88%AD%E8%AD%B0-221215311.html

‧※‧

「年輕版」《蒙娜麗莎》證達芬奇手筆


【明報專訊】名畫《蒙娜麗莎》原來有「年輕版」。總部位於瑞士的「蒙娜麗莎基金會」昨晚發表報告,證實一幅 多年來不為人知的畫作,同樣出自16世紀藝術大師達芬奇之手。該基金會花了逾30年時間分析,發現「年輕版」和原版中的女子身處同一地方,只是前者比後者 早10年畫成,但相信兩幅畫都是出自同一人手筆。不過,也有專家質疑此畫非出自達芬奇之手。

身處一地 畫家應為同一人
「蒙娜麗莎基金會」昨在日內瓦公布「年輕版」《蒙娜麗莎》為達芬奇畫作,畫中女子擁有眉毛,嘴唇比原版更紅潤,下巴也更尖,看起來較原版年輕。該基 金會同日出版內容長達300頁的書籍《蒙娜麗莎﹕達芬奇的年輕版》,裏面詳細解釋年輕版《蒙娜麗莎》同樣出自達芬奇之手,只是比法國羅浮宮現藏的原版早 10年畫成。
基金會表示,他們透過復原測試、數學對比、紫外光、紅外線、X光等科學方法進行測試,並分析過畫布、顏料等,相信兩者同樣出自達芬奇手筆。
作者之一的基金會成員費爾德曼(Stanley Feldman)說﹕「直至目前為止,沒有證據證明這幅畫不是出自達芬奇。我們利用數學對比方法,發現兩人(即「年輕版」和原版中的女子)身處同一地方。我們相信這樣準確的位置,只有同一個人才能畫到。」
基金會估計,「年輕版」《蒙娜麗莎》在一戰期間被英國一個收藏家發現並買下,然後將其帶到在倫敦鄉郊艾爾沃斯(Isleworth)的住所,所以這 幅畫也稱作《艾爾沃斯蒙娜麗莎》。後來畫作落入美國收藏家普利萊(Henry Pulitzer)之手,輾轉再落入現在擁有畫作的一個神秘國際財團。
牛津教授:達芬奇不用畫布
不過,英國牛津大學教授肯普(Martin Kemp)質疑說法,認為「年輕版」《蒙娜麗莎》只是由不知名的畫家模仿原版複製的作品。他說,達芬奇很少在畫布上作畫,就連原版都是畫在白楊木板,所以不相信畫在畫布上的「年輕版」來自達芬奇。
◆年輕版《蒙娜麗莎》網址:monalisa.org/2012/08/16/the-earlier-version-through-the-magnifying-glass/

2012年9月26日 星期三

校本創意生活技能課程─針孔攝影課(2012年9月)第三課

2012年9月26日是校本創意生活技能課程─針孔攝影課(2012年9月)第三課。
今天與大家分享鐵盒針孔相機的製作方法及作初步拍攝。


2012年9月22日 星期六

《靳埭強七十豐年展》

《靳埭強七十豐年展》
官方網站:http://kandesign70.com/

由一九六七年開始學習和投入設計工作,靳埭強(靳叔)在設計行業走過四十五個年頭,剛好重疊著現代設計在香港急速發展的時 代。 由七十年代開始積極從事設計教育以及藝術推廣工作,為推動整個大中華地區的設計發展獻出力量。是次靳叔藉著展覽,除帶大家回顧多年來他在設計專業以及教育 工作上的往績外,這些作品絕對是香港近半世紀設計發展最真實的側影。
靳叔為這次展覽特別挑選展出不同時期的代表作;這些作品對不少後輩有很深影響,特別是三十五位獲邀共同參展的設計師,個別作 品更讓他們決定踏上設計之路。這三十五位來自港澳、內地以及台灣的設計師,跨越四代,由八十年代前後至新世紀出道,於不同年代長成。從他們挑選展出的代表 作及回應靳叔設計思想的新創作中,也可以追尋到大中華的設計歷史和不同時期的設計水平,反映作品對年青一代,又或對香港以及鄰近地區的影響力。在這些後輩 身上,靳叔可以總結自己承傳前人的成績,而又讓新一代把傳承、延續及跨越,攜手打造香港設計的未來。
展覽還包括一系列活動,讓業界和大眾進一步探索香港設計的優點,並為將來更好的發展進行省思和討論,並足以有力地反映出香港設計在大中華地區的影響力。
靳埭強七十豐年展
The 70 Fruitful Years of Kan Tai-keung
靳叔將選出七十件代表作品與三十五位橫跨四代設計師的代表作與新創作進行視覺的對話,從而展示香港過去四十年的設計發展,同時探討文化的傳承與跨越。
Uncle Kan will select 70 series of his design works as a visual dialogue to 35 designers across 4 generations through their representative works and new creations. With this fine collection of works, this exhibition will explore on Hong Kong creative industry’s development for the past 40 years, and at the same time, looking into the legacy and future breakthrough of culture and design locally and worldwide.
15/9/2012 – 29/9/2012
09:00 – 20:00 每日 Daily
香港中央圖書館展覽廳1 – 5
Exhibition Gallery 1 – 5, Hong Kong Central Library

‧‧‧※‧‧‧

《靳埭強享受自由靈感多》太陽報
人生七十古來稀,今時今日或應該改為七十好創意。有「香港設計之父」之稱嘅靳埭強(靳叔)尋日就喺香港中央圖書館舉辦《靳埭強七十豐年展》。豐年展 分為「墨化」、「脈化」同「物化」三個不同展覽,除咗靳叔展出四十多年來最多人欣賞嘅作品外,仲匯集三十五位來自港澳、內地同台灣嘅設計師作品同大家分 享。
好多人話藝術家有脾氣,但靳叔囡囡靳民詩就話爸爸冇呢個問題,而且向來好開明。好似佢中三揀科,爸爸畀佢自由選擇,搞到佢喊咗出嚟。
靳叔當年繼承衣鉢做裁縫,後來轉做平面設計,佢覺得畀年輕人自由發展最好,好似佢到依家都仲有好多靈感,全因為能夠選擇自己鍾意做嘅嘢。與靳叔相識四十多年嘅設計師陳幼堅亦有捧場,佢覺得設計最重品質,唔會只跟客人意思隨波逐流。
來源:
http://the-sun.on.cc/cnt/news/20120916/00408_004.html

2012年9月20日 星期四

校本創意生活技能課程─針孔攝影課(2012年9月)第二課

2012年9月19日,是校本創意生活技能課程─針孔攝影課的第二課。
今天我們為同學介紹藍晒攝影的原理及初探,以下與大家是分享上課的情況:

2012年9月19日 星期三

《中環天橋頂展16巨型人像照》2012.09.18

《中環天橋頂展16巨型人像照》2012.09.18  明報

中環干諾道中行人天橋上蓋展出16幅巨型的黑白人像照,全長100米,除了主辦的畫廊外,市民亦可在國金二期55樓的金管局圖書館及國金商場的高處看到。(余俊亮攝)

【明 報專訊】人來人往的中環商業區,人如螻蟻般穿梭,摩天大廈內,上班族營營役役,而自今日起於干諾道中附近大廈工作的上班族,只要從窗外往下一看,一張張面 孔在天橋頂上,映入眼簾——半邊臉長了胎記的少女眼神堅定、南亞裔婦人笑逐顏開、頭髮稀疏的中年漢笑得靦腆。一個以人像為主題的大型天橋藝術展首度在港舉 行,透過貼於天橋頂的16幅巨型黑白人像照,各人透過抬頭向上望的神情,突顯港人於高密度城巿的存在。
天橋人像藝術展是一個名為「Inside-out」藝術計劃的其中一環,創作意念來自法國視覺藝術家JR。藝術展透過網站,收集來自世界各地人士上載的人像照,JR會將其製成大型的黑白照寄回,讓當地人張貼於任何公共地方。
全球百國參與 巨相現戰地貧民窟
計劃至今收到來自逾100個國家的個人及團體參加,人像照展出的地點除商業區,亦包括戰地、拆遷地、貧民窟等。JR表示,「世界是最大的畫廊」,而他收集到的本港人像照便在中環天橋上展示。
系列中,各地展出的人像均從正面拍攝,唯獨香港展出的人像相片,所有人 的動作均往上望。JR解釋這跟他對香港的觀察有關:「香港是一個充滿高度的城市,這裏密集得令人感到渺小。人在城市裏穿插,整個城市充滿着差距,貧富差距 等……照片裏的人都往上看,意味着就算你身處大樓的最頂層,我們都看得見你。選用黑白照片,是為對抗整個商業區內五彩斑斕的廣告牌。」
相中人全上望 展現「高度城市」人渺小
對於香港不少基層市民正面對樓宇被發展商收購等問題,JR表示希望可親身一看,亦鼓勵港人利用這計劃抒發己見。他認為,這個藝術計劃的精神在於讓人親身為自己的地方發聲,他只是提供工具和意念,然後放手讓當地人帶出最切身、最能引起共鳴的信息。
是次展覽位於干諾道中、海港政府大樓至國金二期的行人天橋上蓋,全長100米,16幅人像由170多名香港的參加者選出。除了在主辦單位的畫廊可以 看到,市民可在國金二期55樓的金管局圖書館或國金商場的高位看到。有興趣的市民,更可在畫廊內拍攝一張如半道門大小的黑白「即影即有」人像留念。
明報記者 黎嘉愉
資料來源:http://hk.news.yahoo.com/%E4%B8%AD%E7%92%B0%E5%A4%A9%E6%A9%8B%E9%A0%82%E5%B1%9516%E5%B7%A8%E5%9E%8B%E4%BA%BA%E5%83%8F%E7%85%A7-211829254.html

2012年9月15日 星期六

《抽起當代國情是否足夠?》梁啟智

《抽起當代國情是否足夠?》梁啟智 2012.09.15

【明報專訊】在數以萬計市民連日包圍政府總部壓力下,教育局宣布重新檢討課程指引,並抽起指引中「當代國情」的部分。既然最有爭議的內容彷彿已不存在,國民教育之爭是否應該告一段落?認識國情從來都需要綜合分析而不能割裂施教,所謂的「抽起爭議部分」只是另一種的「語言偽述」,國民教育的實質問題仍未解決。

在討論課程指引之前,筆者必須指出梁振英所 謂的「撤科有違香港自由社會特質」是完全扭曲事實。如果市民自發設立「國民教育興趣班」,要教什麼內容當然有其自由,然而中小學學位既受政府承認、經費由 公帑支持,政府就有責任監督。再者,香港的中小學向來都會在沒有課程指引之下試驗各式教學活動,撤回課程指引不代表學校就不能夠用其他方式帶領學生認識中 國。梁振英的說法要不是對香港的教育制度無知,就是活脫脫的戾橫折曲。
回說教育局表示會抽起的當代國情部分,其實屬於國民教育科國家範疇的4個學習主題, 即自然國情、當代國情、人文國情和歷史國情。當代國情主要談及中國現時的政治體制和國策,因為最受爭議而被抽起。不過課程指引在第17頁列明4個主題「都 是互為關連、並無先後次序或重要程度之分」,為何今天的教育局卻可以只抽起其中一個而不是全面撤回?是指引寫錯了?還是教育局對課程本身欠缺掌握?細心一 想,不難明白指引中所說的「互為關連」更有道理。
「語言偽述」
以自然國情為例,指引提議帶領學生「從多角度思考能源發展與可持續發展」,然而學術研究顯示近年來中國最重要的能源政策,例如關閉小煤礦和扶持國企煤礦,還有西電東輸和西氣東輸,後面全部都有政治任務,中央政府的考量絕對不止於環境保護,而改革的困難同樣處於體制之中。
說到人文國情,指引提議帶領學生「了解民間信仰反映的社會文化意義」,就算我們不談 法輪功和政權打壓之間的關係,西藏和新疆的宗教和文化問題豈能和政治體制無關?在欠缺民主體制和言論自由的社會當中,當地人面對外來移民的大舉湧入,可以 如何反映意見和參與制定移民政策?文化融和又能從何談起?
來到歷史國情,指引又提議帶領學生「探討歷史名城的發展過程」,可惜事實卻是共產黨執政以來中國的各個歷史名城都經歷了許多災難。以北京為例,原有的城牆就是在建國後以配合城市發展為由拆掉。梁思成保育古北京城的方案被共產黨否決,毛澤東對此更說:「北京拆牌樓,城門打洞,也哭鼻子。這是政治問題。」
大多數研究中國的學者都會同意討論中國國情總離不開政治體制,既然教育局也同意現行指引對政治體制的處理明顯不足,則教育局當然不能掩耳盜鈴以為抽起了當代國情就能免除爭議。我們需要的是把所有內容一併重檢,而原有指引的任何部分在新的課程推出前也不應再獲教育局支持。
最後,我們得注意指引之爭只是整場爭議的其中一部分。指引寫得再好,沒有好教師配合 也沒用;指引寫得差,沒有好教師把關則更會誤人子弟。可惜自九七以來,政府在人權教育的師訓支援愈來愈少。當教師也未能站在掌握基本人權的觀念,則我們要 擔心的未必是國民教育是否成科,而是教師面對一些更潛在的意識形態灌輸時能否和學生一起分辨。長路漫漫,政府的虛招不足以解決問題,學生家長和教師的工作 尚有許多。

《愛國》梁文道

《愛國》梁文道  2012.09.15


中國政府高調宣佈派出兩艘海監船前往釣魚島海域之後,大陸許多網民苦守多時,等着揚我國威的場面。後來,日本富士電視台也派出直升機飛去現場,希望 找到這兩艘船的蹤影。只不過日本政府也好,日本媒體也好,無論他們怎麼找都找不着船在何處。於是有大陸網民在微博留言:「人間有真情,人間有真愛!近日, 為搜尋我國失蹤的兩艘海監船,日本海上保安廳出動大批艦船援助我方搜尋,甚至日本民間也為此事伸出援手,富士電視台派出新聞採訪直升機加入搜救隊伍。一方 有難,八方支援」!
再過幾個小時,日本海上保安廳發佈消息,說他們終於發現那兩艘神秘的中國海監船了。不過它們位置很遠,不只沒進日本「領海」, 甚至根本沒有開進「接續水域」。最後,他們還發現這兩艘船已經朝着和釣魚島相反的方向前進。於是網民又說:「把強拆老百姓房子的牛B勁兒拿出來,彈丸小國 早就拆乾淨了」。「只有能力暴政對民,不敢同樣血腥對敵」。「政府本來就無能,還用你們說」?
等到台灣也派出兩艘海巡船,並且抵達釣魚島外25海里的目的地之後,網民則做如是反應:「國軍威武」!「70多年前,國軍正面抗日,共軍打游擊。今天,共產黨攜13億民眾還是打游擊」。「中國是東亞病夫,是不爭的事實,中國政府只會欺負國人」。
這 便是愛國教育二十年來的後果了。教室裏反覆告訴學子,共產黨如何讓中國人站了起來。教室外對各種極端國族主義言論視若無睹,有些官員甚至公開推介一些好戰 情緒濃烈的排外書籍。終於玩火玩出了禍。把統治合法性建立在流動多變的國族情緒之上,本是風險極高的賭博,一不小心便會引火上身。對今天的中央政府而言, 釣魚台危機的最大對手不是日本政府,而是她一手扶持起來的愛國激情。怎樣收場?那可真是天曉得了。
梁文道
電郵 :
bibliophile.apple@gmail.com

資料來源: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pplement/columnist/%E6%A2%81%E6%96%87%E9%81%93/art/20120915/18016646

2012年9月14日 星期五

【中秋綵燈設計比賽作品展覽2012】

【中秋綵燈設計比賽作品展覽2012】


日期:27.9.2012(四) 至 6.10.2012(六)
時間:10am至7pm
地點:香港大會堂低座一樓展覽廳

詳細資料:http://www.lcsd.gov.hk/CE/Entertainment/EntertainmentOffice/events_details/12lanternexb/index.html

**是次展覽將有本校學生綵燈作品參展,歡迎同學到場參觀支持我們視藝科!**

2012年9月12日 星期三

校本創意生活技能課程─針孔攝影課(2012年9月)第一課

新一年度的校本創意生活技能課程於九月又展開了。

以下與大家分享「針孔攝影課(2012年9月)」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