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2年6月28日 星期四

2012年6月28日,兔子雕塑黑暗的一天!



到底好端端的同學作品,本是緊守崗位,美化校園,但何以卻換來如斯下場?

可幸有視藝科的同學拾起殘肢上來通知。

請問可有同學目睹當時情況?

善心人可會還「它」一個水落石出?

破壞者只懂逃去無蹤,這樣不負責任的行為實在要不得!

坦誠面對自己的行為,懂得承擔才是好學生!

2012年6月27日 星期三

《女生遊行融入(視藝科)功課 籲示威短片大熱》

正要應付考試的Priscilla,放學後並非回家溫習,而是為社民連做義工,她認為在街站幫忙,比起對着書本更有意思、學得更多。(陳淑安攝)

2012年6月27日
【明報專訊】正值考試期,18歲的中五學生張寶珊(Priscilla)放學後 不是回家溫習,而是跑去為社民連當義工派單張。七一前夕,社民連副主席吳文遠上載了Priscilla製作、呼籲市民上街的短片,一日間逾千人點擊,原來 這短片是Priscilla的功課,教師曾勸她勿選敏感題材。
教師勸避敏感題材
吳文遠日前在facebook轉載名為We need some changes的短片,兩分多鐘的片段在柔和音樂襯托下,以不同英文短句和片段呼籲大家「為自由站出來」,鏡頭拍攝遊行時有人舉起「齊心向黨員CY說不」的牌,熒幕則寫有「請繼續向前行」的字句等。
修讀視覺藝術的Priscilla稱,短片是其「校本評核」功課其中一作品,她說,整份功課以自由戰士為題,短片連同後期製作用上約10天完成。是 次把示威融入功課,學校可有保留?Priscilla說﹕「老師會有微言,說用這些題目來做功課有少少冒險,不如做些沒這麼敏感的主題啦。」 Priscilla表明不介意分數,希望把自己所想,透過不同渠道表達,期望忠於自己。
被問到參與遊行有何重要?這名今年4月才首次走畢全程遊行的小妮子說﹕「若只安於現狀,不去爭取,社會只會退步,市民現時所擁有的都會無聲無色地消失。」
Priscilla將會參與七一遊行,她批評候任特首梁振英在僭建事件「卸膊」,她要表達對政治體制的不滿,認為愈多人參與,訴求便會愈有力,「七一出來遊行你估好玩咩?絕對不好玩,又熱又迫!但現時不站出來,難道要待23條立法才站出來?」
不怕被捕 「為自己爭取無犯錯」
雖然今年才開始活躍於社運,但Priscilla在4月反中聯辦亂港遊行已走到最前搶鐵馬;在本月悼念李旺陽的遊行,更被胡椒噴霧射中,她說事後社 民連也有着她參與社運要小心,但Priscilla表明已有心理準備隨時被捕,她堅定地說﹕「我只是爭取屬於自己的事,不覺得自己有犯罪或做錯事。」
明報記者 何曉勤

來源:http://hk.news.yahoo.com/%E5%A5%B3%E7%94%9F%E9%81%8A%E8%A1%8C%E8%9E%8D%E5%85%A5%E5%8A%9F%E8%AA%B2-%E7%B1%B2%E7%A4%BA%E5%A8%81%E7%9F%AD%E7%89%87%E5%A4%A7%E7%86%B1-213609049.html

2012年6月26日 星期二

2012.06.22高雷中學畢業典禮頒發視藝科獎學金

2012622畢業典禮頒發視藝科獎學金。

中四獲獎同學:潘錦豪(4B)
中五獲獎同學:李杏娜(5C)

同學問:視藝科獎學金獲獎學生是如何挑選的?
答:學生在本科的成績固然是其中一個考慮因素,但我更看重的是他/她對學習的態度。視藝科科期望建立學生對周遭事物的觀察和感受、透過創作追求真、善、美的態度,過程漫長而需要時間浸淫的,態度須認真而盡責。所以,我期望的是每位學生都能投入這個過程,獲得本科獎學金的同學也往住具備上述值得稱賞的特質。

‧※‧

同樣有選修視藝科的謝推麗(5C)同學也獲得本年度新增的設計與科技科獎「許車旋瑛創意獎學金」。


在此再次祝願各同學可以好好利用獎學金,來年度好好發熱發亮!不要辜負師長對你們的期望!

2012年6月22日 星期五

2012年6月20日參觀《有情世界─豐子愷的藝術》展覽

中四及中五「校本創意生活技能」課程的學生,於2012.06.20下午到香港藝術館參觀《有情世界─豐子愷的藝術》展覽。

除了參觀之外,學生需完全簡單的展覽感受工作紙。

以下與大家分享當天的情況及學生的工作紙分享:

2012年6月18日 星期一

2012年6月15日參觀【Market Forces 藝術家聯展】


2012年6月15日,下午帶領學生到位於觀塘鴻圖道的「奧沙觀塘」參觀【Market Forces聯展】。
是次展覽除了繪畫外,很多也是概念藝術作品,正如下圖潘錦豪同學觀賞的正是其一:
 


上圖作品:《流通》裝置2012  梁美萍
聚匯全球各地域最低幣值的錢幣,它們均是藝術圈工作者捐獻的, 這 或許都「一錢不值」。例如藝術家、藝術評論、藝術記者、 畫廊主持、藝術經紀、策展人、工藝物料提供機構、 藝術保險從業人、藝術品製作人、藝術空間或作品清潔或維修人員、 藝術修護人、藝術運輸工作人、觀眾、藝術收藏家、 藝術史作家或學者、藝術刊物出版人、工藝人、藝術拍賣人、 藝術行政人、博物館長等等……etc.



展覽內容:
展覽標題:Market Forces (13位藝術家聯展)
展覽日期:2012年5月16日至6月17日
展覽時間:每天上午十時至晚上七時
地點:奧沙觀塘
香港九龍觀塘鴻圖道73-75號
建大工業大廈5樓
有關展覽的詳情,請瀏覽網站www.osagegallery. com 或致電(852) 2793-4817
奧沙藝術基金會承辦的一個Sigma藝術項目。由奧沙藝術顧問和 Sigma藝術服務贊助。

2012年6月17日 星期日

《翻牆》 Robynn & Kendy


http://www.youtube.com/watch?feature=player_embedded&v=F1C9zIA50Eo

《翻牆》
歌詞一段:「一起拆開 面前的圍牆 來趁有大志 和氣力時 放膽想
翻牆 去覓我理想 容許我 為青春打仗
有一雙 熾熱赤子心的女生 想去見識真相
想兩手空空去翻牆
拆下這鐵窗
容許我 混多少的帳
如一雙 無枷鎖的飛馬脫疆
那般 狂熱 叫嚷」

年青就是這樣!
有理想,朝自己的路進發才不枉此生!
最難受的,就是見著時下的年青人一日復一日,活在無望、沉悶、漫無目的之中,看不見自己的將來。
若你想改變,快來聽聽這歌,相信你會有得著,起動吧年青人!

 Robynn & Kendy 官網
http://www.robynnandkendy.com/

《正生學生罵不還口 吸引名校教師執教》


《正生學生罵不還口 吸引名校教師執教》
2012年6月17日
【明報專訊】3年前,正生書院的學生為遷入梅窩校舍,面對居民責罵仍默然承受,原任教市區文法中學的資深教師梁寶儀看到這一幕後,毅然於2010年放棄高薪,長途跋涉踏入正生校園執起教鞭。梁老師坦言,現今家長太重子女成績,忘記教育本質是培養品德與自立。

任教中學中文科達20年的梁寶儀,兩年前放棄原有的高薪教席,走進荒山野嶺於正生書院執起教鞭。「其實是因為我看到正生學生,當年面對梅窩居民辱罵 卻安靜不還口,品德很高。當時我想,教育就應培養這種學生」。面對正生書院學生,大多有濫藥、偷竊或複雜的家庭背景,但在梁寶儀眼中,正生的學生卻更為單 純,「他們只是渴望被關顧,卻用錯了方法走入歪路,比部分名校學生計算他人的心態,正生學生的期望其實很純粹」。
「教育就應培養這種學生」
她續說,學生由於成長背景導致缺乏安全感,初相識經已不斷測試對方底線,「所以一踏入課室就一定要壓場」。在學生眼中,梁的課堂猶如「女王的教室」,絕非一貫「以柔制剛」的教學法,形容她「追功課似追債」。
雖然梁的教學硬派,但課堂後卻常與學生同哭同笑,面對學生的經歷,也令她學懂放低自我、重新成長。梁遂將與學生相處點滴撰寫成書《正生初體驗》,以 64篇文章講述每個學生崎嶇的成長故事,每本售78元,所得版稅將全數捐予正生發展。校長陳兆焯又透露,該校今年約有20名文憑試畢業生,正待放榜後有佳 音。

2012年6月16日 星期六

《形 色 線:當代香港繪畫》 本地藝術家繪畫展



《形 色 線:當代香港繪畫》 本地藝術家繪畫展
本港五位著名畫家谷敏昭先生、黎明海先生、李尤猛先生、呂振光先生及余偉聯先生將於下周開始,在香港浸會大學舉行作品展,展示對繪畫藝術的嶄新演繹,並透過展覽,喚起大眾、藝術愛好者和年青藝 術家,思考繪畫在當代藝術中的深遠意義。開幕禮及展覽詳情如下﹕

作品展開幕禮
 
日期:        六 月十九日(星期二)
時間:        下午五時
地點:        九龍塘禧福道五號浸會大學校園(新校)傳理視藝大樓地下顧明均展覽廳
 
主禮嘉賓 : 香港藝術發展局主席 王 英偉先生 香港浸會大學視覺藝術院署理總監 文潔華教授 語言:   廣東話
 
展覽
 
日期:        六 月二十日至七月二日(星期三至星期二)
時間:        上午十一時至下午七時
地點:        九龍塘禧福道五號浸會大學校園(新校)傳理視藝大樓地下顧明均展覽廳
 
展覽由浸大視覺藝 術院舉辦,並由香港藝術發展局資助。展覽將會開放給公眾人士免費參觀。

《黃奇智。藝術的生活》

《黃奇智。藝術的生活》

24/6 - 27/6/2012
香港中環大會堂低座展覽廳

開幕禮
24/6/2012 (Sun) 3:00pm

展覽時間:
24/6/2012 (SUN) 15:00─20:00
25/6/2012 (MON) 10:00─20:00
26/6/2012 (TUE)  10:00─20:00
27/6/2012 (WEB) 10:00─17:00




2012年6月13日 星期三

《視界》(Event Horizon) 安東尼•葛姆雷(Antony Gormley)

Antony Gormley ‘Event Horizon’ New York

Following on from the success of Antony Gormley's installation Event Horizon in on London's South Bank in 2007 (see previous blog post), it moved to New York last year. Between March 26 and August 15, 2010, thirty-one life-size body sculptures of the artist, cast in iron and fibreglass, were installed on the pathways and sidewalks of Manhatten’s historic Madison Square Park, as well as the rooftops of the many architectural treasures that populate New York’s vibrant Flatiron District. Event Horizon marked Gormley’s United States public art debut - a milestone for an artist whose work has garnered worldwide acclaim over the past 25 years.
At the time Gormley commented: “I’m thrilled to be working with New York: people and place, I don’t know what is going to happen, what it will look and feel like, but I want to play with the city and people’s perceptions. My intention is to get the sculptures as close to the edge of the buildings as possible. The field of the installation should have no defining boundary. The gaze is the principle dynamic of the work; the idea of looking and finding, or looking and seeking, and in the process perhaps re-assessing your own position in the world. So in encountering these peripheral things, perhaps one becomes aware of one’s status of embedment.”
http://poulwebb.blogspot.hk/2011/01/antony-gormley-event-horizon-new-york.html

Antony Gormley:
http://www.antonygormley.com/show/current

從身體到藝術創作
英國雕塑大師 Antony Gormley 講座
英國著名雕塑大師Antony Gormley履臨香港,香港英國文化協會與香港藝術館特意合作舉辦「從身體到藝術創作」講座,活動由香港藝術展全力支持。講座於2010年5月29日舉行,當日演講廳內座無虛席,更要在場外作現場直播。
Antony Gormley在國際藝壇享負盛名,更在1994年贏得英國透納藝術獎。在25年的創作生涯中常以身體為題材,這次他在講座中與觀眾分享身體與自我、與空間、與城市、與自然的關係。歡迎點擊以下連結,觀看當日演講的精彩片段:
來源:http://www.britishcouncil.org/zh/hongkong-creative-and-society-antony-gormley.htm

‧※‧

雕塑家:安東尼‧葛姆雷 Antony Gormley
http://www.artsuniversity.com.cn/news/2007/2007-10-18/1192671183_big5.html



倫敦顯然已被安東尼•葛姆雷(Antony Gormley)侵佔︰看看在黑瓦德畫廊(Hayward Gallery)前因他的展覽而大排長龍的觀眾,絡繹不絕的人氣足以媲美去年最風靡英國的藝術項目——架放在泰特現代藝術館(Tate Modern)內的螺旋滑梯;再看看站立在倫敦市中心主要建築的屋頂、 “行走”在公共人行道上的裸男雕塑——“救助熱線”自此鈴聲不斷,因為人們擔心“那個人”會馬上從高處跳下來;報紙、雜志、電視和電台近日對安東尼•葛姆 雷(Antony Gormley)的報道近日也是鋪天蓋地。有人戲稱安東尼•葛姆雷(Antony Gormley)的雕塑群為“軍隊”,只是無論“空襲”也好、“巷戰”也罷,民眾非但沒恐慌得四處逃竄,反倒齊齊擊節嘆賞。
安 東尼•葛姆雷(Antony Gormley)1950年出生于倫敦,是英國當代著名雕塑大師,曾獲得1994年特納獎(Turner Prize)和1999年英國倫敦南岸視覺藝術獎(South Bank Prize for Visual Art),因創作英國最著名的公共雕塑——北英格蘭的地標《北方天使》(Angel of the North)而蜚聲國際。中國觀眾對他的關注則更多地始于2003年3月至2004年1月由英國文化協會(British Council)主辦、安東尼•葛姆雷(Antony Gormley)主導並與中國民眾一起合作的大型雕塑巡回展《土地》(Asian Field)。
在過去的一個月里,題為《視界》(Event Horizon)的安東尼•葛姆雷(Antony Gormley)的雕塑群可謂城中大熱話題,“無處不在”也因此成為英國媒體為之使用最多的形容詞。在南岸區(South Bank)的周圍,滑鐵盧橋(Waterloo Bridge)的南北兩側,伊麗莎白女王音樂廳(Queen Elizabeth Hall)和共濟會會堂(Freemason's Hall)的屋頂,31座真人大小、以身材頎長的藝術家本人為原型鑄成的鐵像,分布于黑瓦德畫廊(Hayward Gallery)方圓一英里內的等20余處公共場所。
除去“人和空間的關系”的解讀外,安東尼•葛姆雷(Antony Gormley)的醉翁之意這回似乎正寓于這“無處不在”中。雕塑被置于不同地點的不同角度,靜止著,審視著,一群仿佛赤條條無牽掛的無表情鐵像,面對著 一群行色匆匆的血肉之軀。前者出其不意地出現,攔截著後者的腳步與目光,強迫性的停頓與間斷似乎發出與高更(Paul Gauguin)曾有的同樣的質問︰我們從哪里來?我們是誰?我們往哪里去?(Where Do We Come From? What Are We? Where Are We Going?)
同樣的質問在三個星期後又發生在黑瓦德畫廊(Hayward Gallery)內,從5月17日到8月19日,名為《盲光》(Blind Light)的安東尼•葛姆雷(Antony Gormley)作品展在這里舉行。這是迄今為止藝術家舉辦的最大規模的室內展,包含了1979年到2007年間的雕塑、繪畫、攝影及裝置作品等。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此展覽的主打作品、應畫廊之邀而創作的裝置作品《盲光》(Blind Light)——一個長10米、寬8米、高三米的充滿蒸汽的玻璃房,依舊是以安東尼•葛姆雷(Antony Gormley)為模型灌鑄的雕塑矗立在中央。觀眾身處的環境由城市被置入到了這個霧靄重重,能見度只有兩英寸的空間里,方向感隨著視覺能力的喪失而殆 盡,人們四處摸索,建築空間作為掩體的保護此刻只會令人更加無所適從。這種幽閉感會讓人變得沉靜釋放,也會讓人不勝免惶恐,但無論怎樣,“出口”將毫無疑 問地成為所有人的終極目標。
安東尼•葛姆雷(Antony Gormley)作品的概念從來都是簡單直接,卻總帶給觀眾深層的質疑與思考。他以自己為模具制成雕塑,並以此為出發點探索身體與空間的關系,探討人類的 普遍經驗達成形而上境界的可能性,他一直站在當代人體雕塑創作的前沿,並如同這次展覽中所看到的,在原有創作的基礎上不斷煥發新的活力。來源:http://www.artsuniversity.com.cn/news/2007/2007-10-18/1192671183_big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