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3年3月25日 星期一

《手作生活﹕履手做,我腳穿》

手作生活﹕履手做,我腳穿


【明報專訊】日前才跟友人懺悔,又買了兩雙皮鞋,又!

先是款式吸引,一聽人家說是別國手做的,便撿起仔細琢磨車線、織皮,將鞋子移至鼻前嗅嗅,試穿,顧鏡自盼,做出不少鞋癡行為。
故此一聽見「鞋藝工館」將舉辦手做鞋班,瘋了。
皮鞋不同其他皮革用具,憑想像,大約懂得如何將平面變立體。
靠之前學過的三腳貓手縫技術,沒八成都做到六成。
但是鞋,毫無頭緒,作為一名專業鞋癡,立即動身打探。
看看做鞋的過程中,是哪個工序將鞋變為藝術品。
懂得做鞋就發達了,我心念,省下不少血汗錢之餘,瞧,Jimmy Choo都是這樣起家的。
鞋藝工館由Kit和Jeff主理,兩名門外漢,一男一女,本來各有正職,一樣在設計行業打滾。一年多前,得悉已有五十年歷史的明記手做皮鞋老店,一 來敵不過加租,二來店主明哥和其他做鞋師傅年紀老邁,決定結業。沒想到兩名後輩惋惜一代工藝的沒落,擔起轉手任務,接收大部分用具,將它們搬到現址。他倆 更以在時裝和產品設計的背景切入,捲起衫袖跟老師傳學做鞋,使明記的價值得以繼續。
一個鞋模 如何滿足所有腳形?
在鞋藝工館位於旺角的小工場,明哥的弟弟光哥仍然留守,在一整牆壯觀鞋楦和老舊機器工具的背景前,重操故業,打造着一雙男裝皮鞋。Jeff則與我分 享這年來的點滴﹕「工作了頗長一段時間,我與Kit都有點厭倦大牌子和大量生產,對這種消費模式失去興趣。」他們反思﹕「每買一樣物件,其實同時在消費物 件背後連帶的生態﹕你暗中支持了些什麼?是否支持着本地經濟?傳統工業?」他倆認為手做鞋看似夕陽工業,其實有它存在的價值,當中至為簡單的原因,是量產 不能滿足所有人的要求。「很多人在市面上,其實買不到舒適鞋子,有些人腳骨可能突出,有些大細腳,有的太細、太肥、太闊,都好難買。」我們都是人,一個鞋 模來來去去數個尺碼,不及度身訂做彈性大。而其實,只差半碼,足令腳踝少受罪。
Kit和Jeff正正看出這些訴求,並覺得市場有可塑空間,非大量生產能及。他們以保留已有工藝為目標,再開拓新的領域﹕「究竟新一代的設計師可如 何配合這些工藝,想出新的發展方向?我們很希望能夠看到這件事發生,不是設計還設計,工業還工業,希望能夠將特色行業變成精品工業。」幸好,做鞋與時裝或 產品設計的考量和知識差不多,難不到他們﹕「只是需要實踐,去認識這行業的特性、工藝、operation,通通要重新去學。」
培訓新型工匠 大學以外有出路
Jeff本身有正職,與設計和教育相關,他在鞋藝工館擔當幕後角色,設計發展方向,與不同單位串連,例如,他們想辦法讓新型的工匠入行,在band 3校舉辦學徒計劃,培訓新人﹕「好多人有興趣,但視乎他們有沒有恆心,是否夠堅定。有些年輕人明知自己升不了大學,可能適合一些skill-based的 工作,他們都要搵出路。這工藝若發展得好,可成為行業,切合某些人的特質發展。若社會的工種愈來愈少,會有好大問題。」
訪問期間,負責鞋館營運的Kit,剛好出差到英國偷師,參詳手做鞋工業較為成熟的歐洲國家,看如何舉辦工作坊,讓更多人可以承傳這工藝。通過做鞋和 推廣,Jeff和Kit希望能夠讓這件事滾得更大,使更多人參與其中。雖然開始時朋友都不看好,但二人信心仍然滿滿,困難早在預算之中,幸好客人的迴響亦 正面﹕「愈來愈多人喜歡自己落手落腳做嘢,大家對手做東西的認識高了,有利推廣新的價值觀。」
慢工出細貨,手做鞋不僅有人情味和獨特性,款式或舒適度的提升也令它有實際的存在價值。未來,Kit和Jeff將有排忙﹕「接客人訂單外,我們同時準備做workshop,做training,在設計、生意模式上,與別的團體有新合作,看看手做皮鞋,可演變出什麼。」
文、圖 饒雙宜
編輯 林華君
fb﹕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來源:http://news.mingpao.com/20130324/uad1.htm
明報,2013年3月24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