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3年5月31日 星期五

本年度「音樂室大門彩繪」設計作品最後六強

本年度視藝科舉辦「音樂室大門彩繪」設計活動,作品已經由中一至中四學生徵集完成。

我們選出最後六強的作品予校長及副校長作最後評審,比賽結果將於日內公佈。

冠軍作品將會於考試後由高中視藝科同學帶領其他同學繪畫於音樂室大門。

現在先與大家分享六幅入圍的作品:



你又喜歡哪一幅呢?

鄔學武同學的漫畫作品刊登於期刊封面

本校學生鄔學武的漫畫作品刊登於《香港美術教育期刊2013年第一期》封面:


本期期刊詳細內容:
http://www.hksea.org.hk/wordpress/wp-content/uploads/2013/05/HongKongarteducationjournal_may.pdf

2013年5月27日 星期一

2013.05.27《中六生求職竟由媽媽表》星島

2013.05.27《中六生求職竟由媽媽表》星島日報
(綜合報道)(星島日報報道)政府明年將撤 走三千個社福界活動工作員(PW)臨時職位,有社福機構於三月滿約後率先送走PW,重設月薪七千餘元的活動助理(PA)職位,應聘的大多只是今屆文憑試考 生,竟發現不少是由媽媽代取申請表,結果子女面試時茫無頭緒,情景題問如何帶小朋友上廁所,竟回答「我會幫佢手除褲」。
  香港小童群益會助理督導主任馬國樑表示,由於見政府決意撤銷PW職 位,故三月底該中心的八名PW約滿後,已率先送走他們,「叫他們快搵工好過」,現時有五人已找到工作,甚至任職福利工作員;但由於一下子少了八個人手, 中心每月需削減了一、兩個活動,以往電話通知改為以短訊通知,社工亦要「落場」做支援工作。
中心於是重設四名PA職位,包括兩名兼職及兩名全職,全職月薪七千二百九十元,但當中僅一名屬政府資助,其餘由機構自掏腰包聘用。PA要求學歷 達中六程度,年齡十六至二十九歲,卻嚇然見到有五個媽媽,不約而同代子女領申請表,最後收到十五個申請,大多屬應屆DSE考生。
  他笑言,媽媽代領申請表的子女,來面試時對工作內容茫無頭緒,表現令人愕然,「問他們若興趣班導師拜託代帶小朋友上廁所,他們會怎樣?有些只答『拖住個小朋友』,有些更答『帶他上廁所,會幫佢手除褲』。」
  他希望七月可填補到四名空缺,但經過兩輪面試後,現僅聘到一位應屆文 馮試畢業男生,但亦已發現該男生志不在此,「他對室內設計有興趣,但不敢跟媽媽講,媽媽想他來面試PA,他才來應聘,他連報大學的第一志願亦屬建築系」。 相信該男生很快亦會離職。他承認PA月薪較低,一向難以請人,即使降低要求至技術學校程度,亦乏人問津。
前福利從業員工會幹事主席江貴生指出,社工以為政府銷撤PW後可以PA「頂檔」,但政府一直無檢討PA薪酬待遇,PA薪酬比PW更低,根本難以吸引青年入職,結果工作還須由社工承擔,或要社福機構自行加薪補貼。他促請政府重整社福界支援職位架構,並將之常規化。

2013.05.27《丁錦昊父母現身 道歉求饒 樂蜀古蹟刻字 「現已知錯」》明報

【明報專訊】埃及樂蜀神殿被留下「丁錦昊到 此一遊」7個中文字,事件引發軒然大波。網民起底「丁錦昊」,發現他是南京一名中學生,輿論厲聲譴責他的不文明行徑。丁錦昊父母前日現身道歉,稱事件是在 兒子年紀小時發生,當時並無留意到他在浮雕上寫字,後來發現後已批評了他。他們又透露兒子平日很乖,事件在網上傳開後很內疚,也哭了一晚,希望公眾能原諒 他。
網名「空游無依」的內地遊客沈先生日前在微博上載了一張「丁錦昊到此一 遊」的照片後,網民隨即「人肉搜索」,發現肇事者是一名南京的15歲中學生,譴責聲浪此起彼伏。前日下午3時,丁錦昊父母主動致電《現代快報》,稱要為事 件道歉。但他們拒絕透露身份,也未說明去埃及旅遊時間及兒子留字的詳細情形,只稱事件是在兒子年紀小時發生。當時旅行團人數多,大家各自欣賞風景,沒注意 到兒子在浮雕上留字。但兒子後來主動說了這件事,他們當時已責備了他,他也知道自己做錯了。
稱孩子品學兼優 責在父母
「從小帶他到外面玩,常常看到類似的情况,但我們沒有想到告訴他,這種做法是不對的,孩子的模仿能力太強,家人帶他去埃及玩時,也沒有管好他。」丁 太說,兒子成績一向很好,平時也很聽話,但性格有些內向,擔心事件會影響他的成長。丁先生表示,他們心裏很內疚,「孩子犯錯誤,主要責任在大人,是我們監 護不到位,平時教育得不好,我們和孩子向關注此事的人道歉,也向埃及方面道歉」,「我們應該向大家道歉,但我請求大家原諒孩子,給他一個改錯的機會」。
指人人網冒孩子發言
至於網上流傳丁錦昊本人的「人人網」帳戶和留言,負責聯絡其父母的《現代快報》記者李紹富昨日在微博留言說,丁錦昊本人已因事件哭了一晚,「在網上暫未發表任何相關言論,父母稱目前人人網有人冒充孩子名義發言」。
學者:留名為炫耀自我
另外,《新京報》引述一名叫艾曼的埃及導遊表示,從未見過有內地遊客在古蹟上刻字,又說內地遊客「挺好說話,也比較注意景區衛生,很少見他們亂丟東 西,也不吵鬧」,最多試過有內地遊客的小朋友敲打樂蜀神殿的石碑。中國社會科學院旅遊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劉思敏指出,在文物古蹟上刻字留名的行為帶有炫耀 心態,「刻下『到此一遊』,首先向世界表明了自我的存在,其次是想告知後來者,我先於你」。
■明報報料熱線inews@mingpao.com/ 9181 4676

‧※‧※‧※‧※‧※‧※‧※‧※‧※‧

內地客古蹟留字屢見不鮮

【明報專訊】內地遊客不文明舉動屢遭詬病, 常在全球各地風景勝地大煞風景。如今年2月內地影星黃渤在太平洋島國帕勞(Palau)潛水就發現國產煙盒,他在微博留言說﹕「躁得我上去一把揑在手裏, 像做賊一樣生怕被別人看見、一直帶回岸邊。」今年「五一」黃金周期間,一名內地女遊客在馬爾代夫潛水時,私自從海裏撈走珊瑚,結果被當地潛水教練譴責,事 件亦被國際傳媒廣泛報道。
馬爾代夫私撈珊瑚
至於在文物古蹟上留字更是屢見不鮮,今年2月北京故宮太和門附近一個大銅缸就被人偷偷刻上「梁齊齊到此一遊」7個字,有工作人員將照片上載到微博稱「逮到你(梁齊齊)得剁你的手」。
去年倫敦奧運期間,央視主播白岩松也在倫敦聖保羅大教堂(St Paul's Cathedral)的牆壁上發現「國安是冠軍」的中文字,雖然旁邊還有其他英文塗鴉,但白岩松仍對國人這種行為汗顏。
2009年3月,江蘇常州一名遊客去台灣旅遊,在著名的野柳地質公園的岩壁上刻下「中國常州趙根大」字樣。事件引起台灣傳媒關注,輿論口誅筆伐,最後趙根大要公開道歉才為事件畫上句號。
另外,在新浪微博認證為內蒙古《北方周末報》記者的網民「白兆東」,昨日上載了一張甘肅敦煌壁畫的照片,上面寫着「二○○○年立夏香港文匯報高級記者宋寅到此參觀考察」字句。香港《文匯報》官方微博澄清「現無此人,本報同仁對此行為表示強烈譴責」。





「丁錦昊到此一遊」 掀中國旅客質素爭議


2013.05.26明報
【明報專訊】內地一名網民在微博發照片稱, 早前在埃及樂蜀神殿的浮雕上發現「丁錦昊到此一游(遊)」7個中文字,令一直備受爭議的內地遊客質素問題再成輿論焦點。不少網民留言痛罵「丁錦昊」丟盡中 國人的臉,亦有人質疑有關消息的真假,多個網名為「丁錦昊」的人紛紛澄清自己未去過埃及。
埃及官方暫未對事件作回應,本報記者昨嘗試聯絡發布「到此一遊」照片的微博用戶「空遊無依」及發相反駁「空遊無依」說法的網民「甜蜜與光明」,但都未獲回覆。
網友稱遊樂蜀神殿 驚見浮雕刻字
樂蜀神殿(Luxor Temple)位於開羅以南675公里的樂蜀城內,約建於公元前1400年,是港人遊埃及熱門景點之一。「空遊無依」前晚上載了一張聲稱是月初在神殿拍攝 的照片,照片中一浮雕上有人用中文寫上「丁錦昊到此一遊」字句。「空遊無依」稱,字句似是用石塊畫上去,他曾試圖用紙巾抹走但不成功,想用水抹又怕會破壞 文物。他形容這幾個字令他感到無地自容,但當地導遊安慰他指這不是中國人的錯,因為導遊有責任阻止這種行為。
當地導遊:不是中國人的錯
截至昨晚,該照片在微博轉發逾7.5萬次,不少網民留言痛罵「丁錦昊」丟盡中國人的臉,亦有人反駁,指單憑中文字不能肯定是內地人所寫。有網民對「丁錦昊」展開「人肉搜尋」,多個「丁錦昊」紛紛澄清「沒去過埃及」、「塗鴉跟我沒有任何關係」。
「丁錦昊」紛澄清「沒去過埃及」
網友「甜蜜與光明」昨日在微博發出兩張照片,反駁「空遊無依」的說法。他指出,根據目測,「空遊無依」照片裏所刻浮雕是法老保護神,該浮雕離地起碼 2.5米,普通人不可能在上面寫字。「空遊無依」反擊指出,對方所謂的破解不着邊際,又感嘆「發了條微博,所發乃所見,沒想到會這樣」。
汪洋促提高外遊文明水平


「丁錦昊到此一遊」尚待驗證,但內地遊客在名勝古蹟上留字屢見不鮮,國務院副總理汪洋本月16日出席國務院電視電話會議時,便提到愈來愈多居民出國 旅遊,但是「部分遊客的素質和修養還不高,公共場合大聲喧嘩、旅遊景區亂刻字、過馬路時闖紅燈、隨地吐痰等不文明行為,也常常遭到非議,有損國人形象,影 響比較惡劣」,所以必須提高旅遊服務和居民外出旅遊的「文明水平」。內地首部《旅遊法》將於10月1日生效,汪洋強調要貫徹執行《旅遊法》,以推動旅遊業 持續健康發展。
■明報報料熱線﹕inews@mingpao.com / 9181 4676

來源:http://hk.news.yahoo.com/丁錦昊到此-遊-掀中國旅客質素爭議-210450283.html

2013年5月25日 星期六

2013.05.24 參觀《Art Basel》

2013.05.24 星期五,有《Art Basel》免費入場票,與學生一同參觀。可是七時完結,參觀的時間太短促了。

以下與大家分享參觀實況:


 
 

2013年5月24日 星期五

Art Basel Hong Kong 美學大觀園

Art Basel Hong Kong 美學大觀園

【東方日報專訊】5月,是香港的「藝術月」。先有「黃鴨」、「燒豬」等巨作壓境,同期又刮起一陣法蘭西風情,大大小小的展覽接力上演,而即將登場的Art Basel Hong Kong(香港巴塞爾藝術展),更是全球矚目的藝壇盛事!
沒錯,只要能牽動眼球心思腦筋,就是好藝術,但美與不美從來都是各花入各眼,你愛玩味十足,他愛精雕細啄……首度在港舉行展覽的Art Basel,特色就是多元化——超過245間、來自35個國家及地區的頂級畫廊參與,展出至少3,000位知名藝術家的作品,加上17件標榜「巨型」的雕 塑及裝置藝術品,其終極目的是要築起一個讓人人愛上藝術、滿足各式喜好的「美學大觀園」,擴闊你我的藝術視野,甚至引發新一波討論︰究竟藝術是甚麼?

國際性藝術博覽

由3位瑞士藝廊代表——Ernst Beyeler、Trudl Bruckner和Balz Hilt於1970年創立的Art Basel,乃全球3大藝術博覽之一,備受藝術家、收藏家、藝評人以至眾多藝術愛好者追捧,過往只在巴塞爾(瑞士)及邁阿密海灘上演,今年則首次在港舉 行。
Art Basel的星級地位,源於歷史悠久,也源於展品的豐富多元,涵蓋繪畫、雕塑、裝置、錄像、版畫、攝影、表演藝術等範疇,加上策展單位嚴守參展門檻,確保 展品質素。Art Basel亞洲總監Magnus Renfrew指出,跟昔日ART HK比較,是次展覽作出一點調整,希望觀眾能面向國際,也聚焦亞洲。「一方面,我們維持Art Basel的傳統,嚴格挑選參展藝廊,只展出大師級或博物館級作品。若你細心留意參展名單,不難發現Galerie Perrotin、Long March Space等頂尖畫廊的名字。另一方面,我們又把焦點放於香港及鄰近區域,因此有超過50%的參展畫廊來自亞洲。」

網羅大師級作品

要在一個下午游走245間藝廊、看完數千件藝術作品,絕對是Mission Impossible。不想走馬看花,入場前宜做點功課,重點出擊。
據Magnus指出,是次展覽將於會展1樓及3樓舉行,並分為5大展區——畫廊薈萃(Galleries)、亞洲視野(Insights)、藝術探 新(Discoveries)、藝聚空間(Encounters)以及藝文出版(Magazines),建議先從3樓的Galleries展區看起,那兒 可找到Pablo Picasso、Andy Warhol等20世紀藝術大師的作品,由歷史角度認識當代藝術。想追求視覺上的震撼?則不要錯過Encounters展區,看看巨如房子的雕塑及裝置, 你會重新思考藝術的種種可能性。

藝術家的Art Basel體驗

藝術家 :Laurent Grasso 
創作領域︰錄像、雕塑、裝置、繪畫及素描
參展經驗:曾於2011年參與Art Basel Miami Beach,今年將於Art Basel Hong Kong展出其霓虹燈文字裝置作品《Visibility is a Trap》。
個人感受:Art Basel是一個非常優越的平台,讓藝術家可以爭取曝光。在Miami Beach的見聞,給我留下印象,藝術品像一幅幅Snapshot,當中不乏高水平作品,令人興奮。再一次參展,很想看看這個藝術平台能否超越展覽的既有形式,發展出更多可能性。

Information

開放時間:5月23至25日(12:00nn~7:00pm)
5月26日(12:00nn~5:00pm)
地  點:灣仔香港會議展覽中心展覽廳1 & 3
入場費:即日門票$250/位(4天展期門票$750)
網  址:www.artbasel.com
撰文︰戴寶瑩 
相片︰由相關機構提供
資料來源:http://travel.sina.com.hk/news/328/2/1/201970/1.html

2013年5月23日 星期四

2013.05.23《聞家長代打求職信 屈穎妍﹕你係僱主請唔請?》明報

2013.05.23《聞家長代打求職信 屈穎妍﹕你係僱主請唔請?》明報

【明報專訊】曾以著作反映家長過分保護子女,《怪獸家長》作者屈穎妍對有關情况已惡化至大專生並不感到奇怪,更聽聞有家長代子女打求職信,陪同見工面試,不過「如果你是僱主,你會不會聘請?」她質疑家長為何遲遲不懂放手,令子女永遠無法從跌倒中學習。
屈穎妍解釋,現時青少年被指抗逆能力偏低,往往是家長從小過分保護所致,以家長代查詢是否要自備拖鞋到內地為例,「孩子可以自己想辦法,買又好怎都 好,都是一次教訓,生活上有很多細碎事,無關前途亦不會影響生命,為何不給子女自己去試?」她表示,現時更有家長代子女打求職信,陪同見工面試,家長應反 思,「如果你是僱主,你會不會聘請?」
學生﹕實習最大得着是照顧自己
香港專業進修學校過去幾年亦有辦內地實習計劃,今年亦獲民政事務局資助30名學生,到北京作6星期工作體驗。校長陳卓禧稱,以往只接到小量家長查詢,而學生完成實習後分享,最大得着是照顧自己。
陳卓禧表示,有學生到內地實習,因不懂煮食曾計劃日日外出用膳,最後學會了煮飯、洗衫等。他坦言,身為過來人,要家長放手之餘又令自己安心,的確不易,建議家長從小與子女多溝通,建立互信關係,以免造成子女過分依賴或產生對抗行為。
來源:http://hk.news.yahoo.com/聞家長代打求職信-屈穎妍-你係僱主請唔請-212610989.html

2013.05.23《大專生北上實習 家長「跟到實」》明報

大專生北上實習 家長「跟到實」

要求陪赴內地 「墜機點算?」

2013.05.23 明報

【明報專訊】踏入暑假,不少大專學生會到內 地或海外實習,不過「直升機家長」(泛指對子女過分看護的家長)現象卻已蔓延至大專界。有內地實習統籌機構發現,家長過分擔心子女,有人甚至要求陪子女到 內地實習,又不時查詢內地是否有專人全程照顧子女,有大專生更要求機構老闆安排專車接送到機場,被批無法自立。 香港家庭教育學院主席狄志遠認為,家長要學懂放手,否則子女只會淪為受害者。
為了讓畢業生提早吸收工作經驗,大專院校均提供不少暑期內地及海外實習機會,順便讓 學生體驗當地生活。民政事務局「青少年內地考察團資助計劃」,自2008年起亦同時資助大專生內地實習計劃,今年撥款約460萬元,資助9個實習計劃合共 645個名額,於暑假赴北京、上海等地實習。香港學生發展委員會獲得其中70個民政局資助的實習名額,另提供930個由大學生自費參加的實習名額,合共約 1000個實習機會,給各大專院校申請。
「有冇專人跟足?」「自備拖鞋?」
創辦人兼顧問陳俊濠指出,學生獲安排到北京及福建,工作企業包括北京中移動、福州聚 春園集團等大機構,不過不少家長過分保護子女,就算子女即將踏入社會,仍當是「溫室小花」。他說,出發前試過有家長衝入簡介講座會場要求旁聽,又有一些家 長不時來電查詢,「係咪有專人跟足全程睇實我個女?」「飛機墜落點算?」「返內地係咪要自備拖鞋?」
學生當眾斥老闆 要求專車接送
陳俊濠續稱,有家長更直接問道﹕「我可唔可以跟埋去實習?」令他不懂回應。他表示, 實習期間有家長日日致電子女,未能即時取得聯絡,就向該會指女兒遇劫要求協助,最後發現虛驚一場。陳又引述內地機構指出,有學生依家中習慣冲涼大半小時, 導致房間「水浸」,另有人回港前要求「老總」安排專車接送到機場,並在眾人前直斥老闆不是,結果有關機構翌年不再提供實習職位。
陳俊濠表示,今年實習城市會擴展至廣西及四川,建議家長多與子女溝通和了解詳情,對子女及機構要有信心。
港大科大表示,未見有家長代子女向校方查詢實習詳情,認為學生已是成年人,家長可放心子女自行安排。港大學生發展及資源中心資深學生諮詢主任陳仰暉表示,出發前會發指引提學生做好準備,包括如何應付天氣轉變,「轉凍要點算、熱又點算」等。
「直升機家長」蔓延 籲適時放手
香港家庭教育學院主席狄志遠認為,上述情况反映家長不願放手,過分保護子女,形容 「直升機家長」現象已蔓延至大專界。他解釋,父母對子女從小到大照顧無微不至,擔心子女跌倒、受挫,到大學階段應予機會他們嘗試面對,「面對失敗亦是成長 過程,而子女愈大會愈難適應」。他建議家長應反思自己的角色,學會適當時候放手,否則子女最終會淪為受害者,「直到30歲、成家立室都要父母照顧」。
明報記者 勞雅文
來源:http://news.mingpao.com/20130523/gaa1.htm

2013年5月22日 星期三

Liu Bolin: The Invisible Man

Liu Bolin: The Invisible Man
Can a person disappear in plain sight? That’s the question Liu Bolin‘s remarkable work seems to ask. The Beijing-based artist is sometimes called “The Invisible Man” because in nearly all his art, Bolin is front and center — and completely unseen. He aims to draw attention to social and political issues by dissolving into the background.
Beijing-based artist Liu Bolin silently comments on modern sociopolitical conditions by disappearing into his art. Full bio »
來源:
http://www.ted.com/talks/liu_bolin_the_invisible_man.html

http://www.ted.com/talks/lang/zh-tw/liu_bolin_the_invisible_man.html


‧‧‧

偽裝是動物的本能,一種用來隱藏自己,或是欺騙其他動物的手段,不論是掠食者或是獵物,偽裝的能力都會影響這些動物的生存機率,人類也是,偽裝讓我們更能融入環境,進一步生存。兩位傑出的當代藝術家 Liu Bolin 和 Desiree Palmen 大量引用偽裝的概念,透過專業的技術將以下照片的人物混合在所處環境中,形成人物合一的景像。
每一幅照片人物的服裝都是藝術家親手設計 (真的不是後製的喔),精心打造,迷幻觀賞者的眼睛,完美地呈現偽裝藝術的效果。快來一起看以下照片找出人在哪裡吧!

Liu Bolin

劉勃麟 (Liu Bolin) 是中國北京年輕藝術家,他的作品帶有幽默性的政治諷刺意味,在政府關閉了他的工作室後,便獨自作畫,一幅畫的工作時間常達十小時以上,往往路上行人都不曉得有這個人存在直到撞上他才為之驚呼。

Desiree Palmen

Desiree Palmen 是為極具天分的荷蘭藝術家,他耐心的在棉西裝上上染料,製作能和背景融為一體的西裝,瞧這驚為天人的技術創作,是不是和我一樣身感佩服呢?
有趣的偽裝攝影 - Liu Bolin 和 Desiree Palmen 的隱形藝術照 有趣的偽裝攝影 - Liu Bolin 和 Desiree Palmen 的隱形藝術照 有趣的偽裝攝影 - Liu Bolin 和 Desiree Palmen 的隱形藝術照

來源:
http://flog.cc/mag/2011/liu-bolin-desiree-palmen/

《雲門創辦人林懷民:才藝是引子,不是終點》

2011-07-27 親子天下雜誌 5期    文/李佩芬
一直以來,台灣的父母都比較講究看得見、技術或考試性的東西。像我鄰居的小孩,只要開始拉琴,我就知道過兩天他得上提琴課;平常,我是很少聽到他拉琴的。
「就別讓他學了吧!」我建議。
「是孩子自己想繼續學的!」他父母這樣告訴我。
「但其實孩子自己並不愛啊!」我長期觀察後如此認為。
孔子曾說「游於藝」。在當時認為「藝」是用來欣賞、品味的,不是功利的事。若因孩子學才藝,家長跟著學到相關知識,更從中得到樂趣,進而提升生活品 質,我認為這是好的。所以我把「學才藝」這件事倒過來看,才藝是個「引子」,而不是「終點」。才藝班,是可以去上,但動機是要讓孩子「得到經驗,能夠欣 賞」,而不是去得到什麼成績。
更精確點來說,我認為讓孩子上才藝班,家長應該跟著孩子一起上課。比如說,孩子學小提琴,父母就應該涉獵相關知識,回家才能與孩子一起談音樂,把孩子在才藝班接觸到的,成為家庭生活的一部分。
家長千萬別讓自己、孩子與才藝的關係,只剩下「你今天練琴了沒?」「趕快去練琴!」若是這樣,孩子就不一定能學到什麼。
在雲門教室,最受歡迎的課程其實是親子課。我們請家長一起來跟著孩子上課,而不是派菲傭過來。真的!我們就真的遇過。我們告訴父母,除非自己有時間 來,否則情願不要讓孩子上。因為,這中間很重要的是親子互動,有些父母在課程中甚至自己都哭了,他們說,自己跟孩子從來不曾感覺如此親近過。尤其,在孩子 小學四年級以前,不管學什麼,我衷心認為家長一定要親身參與。
欣賞藝術,不是 Check 答案
在國外,我常看到老師帶著一群孩子、甚至只是幼稚園的小小孩去看畫。
他們可以在一張畫前面坐一個小時,老師、孩子都不斷提問:「你看,這是什麼顏色?」「你覺得他是怎樣的人?」「他們是什麼關係?」老師甚至連創作理念是什麼都完全不講,孩子只是用眼睛看、用腦去思考。
孩子們七嘴八舌,每個人都只看到部分,但把大家的意見加起來,就是整體。當孩子表達,就是觀念互相激盪的時候,這裡面沒有「對錯」,只有「感受」。我想等到孩子長大以後,再讓他自己去尋找潛藏於畫中的「知識」吧!
我們常認為藝術很崇高,接觸到的往往是藝術的技術或知識。在學校有藝術課程,課本也有很多內容,但最後卻變成一次又一次的考試:「米開朗基羅是哪一 國人?」「誰是蒙娜麗莎的作者?」把藝術像一般學科般對待,是抹煞了藝術課。我們的教育,往往只是「Check先前的知識」;許多人在欣賞藝術時,也總是 在尋找一個「很快得到的答案」,非常可惜。
常看到許多人到故宮看翠玉白菜,就是急著先去找那隻蚱蜢,找到了、看到了,就跑掉了。看范寬的「谿山行旅圖」也是如此,一到畫前就忙著先找那頭驢子,這麼大的一幅畫,花三分鐘把驢子找到後,立刻走人。
美感教育怎麼教,真的很重要。其實,到郊外去看天、看水、看樹、看花,都是美感教育!以看花為例,小孩子看一朵花,可以看上兩、三分鐘;但大人看花 的反應,經常只停留在「這是玫瑰,紅的、很香、有刺」就沒有了。所以,我們的玫瑰花在情人節被丟來丟去,卻沒幾個人真正在看花。看花,是需要安靜的。
美感教育,體會靜思的精神
日本文化中,存在一種「靜思」的底蘊。每逢櫻花盛開時節,全家人會帶點食物出遊,在櫻花樹下坐上很久、很久,感覺季節時序的推移,這是很重要的。
許多孩子去才藝班,是學一門技術與知識;但家長經常忽略了,這些其實與真正的藝術,沒有太大關係。當孩子所學的東西,無法變成生活中的養分,反而成為另一種「工作、功課」時,就不好了。
每個孩子都是天才,許多家長也都認為自己孩子有大天才。但我想,即使是天才,也是需要「游於藝」的時間吧!
- - -
林懷民
美國愛荷華大學藝術碩士,1973年創辦雲門舞集,1998年成立雲門舞集舞蹈教室,透過「生活律動」、「少年武術」等系統性課程,讓孩子學習做自己身體的朋友,在動靜間開拓肢體的無限可能。
曾獲國內十大傑出青年、紐約市政府文化局「亞洲藝術家終生成就獎」等多項獎項。
給家長的貼心提醒:
不妨把「學才藝」這件事倒過來看,才藝是個「引子」,而不是「終點」。送孩子去學東西,但父母卻沒有涉獵相關知識,把它變成家庭生活的一部分,是非常可惜的!

來源:http://m.parenting.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20493


台灣的兒童才藝教室密度極高,但放眼台灣的城市意象、國人普遍的美學素養,卻又往往令人搖頭。到底「兒童學才藝」出了什麼問題?為什麼孩子學了半天,卻培養不出喜愛藝術、鑑賞藝術的能力?

樂園牛丸大王

有 四 十 年 歷 史 的 樂 園 , 自 封 為 牛 丸 大 王 , 牌 頭 亦 以 牛 掛 帥 。
它 本 來 是 間 外 形 普 通 、 裝 修 老 套 、 招 牌 藍 藍 紅 紅 的 潮 州 牛 丸 麵 店 。
然 而 , 這 老 牛 最 近 卻 換 新 裝 , 半 落 地 玻 璃 門 , 黑 底 銀 字 招 牌 , 全長枱設 計 , 銳 意 走 潮 流 型 格 路 向 。 食 物 雖 同 樣 是 牛 丸 粉 麵 , 但 配 搭 卻 加 入 芽 菜 、 生 菜 、 金 菇 等 , 添 了 口 感 又 添 了 美 感 。
由 舊 轉 新 , 原 來 是 子 承 父 業 的 交 替 , 但 父 子 間 卻 存 在 一 道 鴻 溝 。 兒 子 滿 身 衝 勁 , 父 親 渾 身 狠 勁 , 老 牛 對 嫩 牛 , 火 星 撞 地 球 。
一 件 裝 修 、 一 個 定 價 、 一 口 食 物 , 都 成 了 二 人 交 戰 的 理 由 。
「啲過 時 就 要 換 , 我 要 樂 園 成 為 一 個 人 人 都 識嘅品 牌 , 分 店 遍 全 港 。 」 小 牛 滿 懷 理 想 說 。
「 俾 你 個 衰 仔 搞 壞咗個 檔 , 裝 修 、 員 工 都 衰 晒 。
好 在 我啲牛 丸 係 全 港 最 好 食 , 真 材 實 料 ,啲客喺第 二 度 食 唔 到 。 」
老 牛 噴 火 地 說 。
樂 園 , 最 終 是 蛻 變 成 功 ? 還 是 中 途 脫 腳 , 就 此 沉 淪 ?
且 看 下 文 分 解 … …


馮 秉 榮 步 入 西 洋 菜 街 樂 園 , 沒 有 察 覺 玻 璃 門 關 上 , 噹 的 一 聲 撞 腫 了 額 角 , 兒 子 和 員 工 都 大 為 緊 張 。



員 工 忙 替 馮 秉 榮 療 傷 。



樂 園 老 店 結 業 , 在 鄰 鋪 開 新 店 。



新 裝 起 衝 突
三 月 二 十 六 日 , 旺 角 花 園 街 樂 園 老 店 因 業 主 加 租 結 業 。 翌 日 , 在 老 店 鄰 鋪 , 樂 園 以 新 Look 重 新 開 業 , 長 駐 在 深 圳 工 場 , 年 屆 74 的 老 闆 馮 秉 榮 , 專 程 到 新 鋪 監 督 , 他 答 應 記 者 巡 場 後 接 受 訪 問 , 豈 料 記 者 到 場 , 他 人 已 離 去 。 從 夥 計 口 中 得 知 , 馮 老 闆 曾 大 發 雷 霆 , 拂 袖 而 去 … …
「 唔 好 意 思 , 今 朝 老 竇嚟到 , 對 鋪 頭 有 好 多 意 見 , 我 同 班 夥 計 都 俾 佢 省 過嚟, 佢 好 嬲 , 你嘅訪 問 而 家 做 唔 到 , 我 代 佢 同 你 講 聲 對 唔 住 ! 」 老 闆 的 兒 子 , 即 香 港 樂 園 門 市 的 話 事 人 , 現 年 只 得 25 歲 的 馮 健 彰 說 。
心裹一 窒 , 以 為 訪 問 就 此 告 吹 , 後 來 多 番 聯 絡 馮 秉 榮 , 終 在 四 月 三 日 約 定 他 再 做 訪 問 , 不 過 , 他 為 免 眼 冤 , 不 願 再 到 花 園 街 總 店 , 而 改 去 西 洋 菜 街 分 店 。
樂 園 西 洋 菜 街 店 , 就 在 旺 角 中 心 對 面 , 半 年 前 開 業 , 是 改 革 的 先 鋒 。 這 店 破 除 老 店 的 老 套 , 以 後 生 型 格 為 路 線 , 半 落 地 玻 璃 , 招 牌 黑 底 銀 字 , 簡 約 年 輕 , 與 老 店 時 藍 底 紅 字 、 愛 誇 張 標 榜 「 牛 丸 大 王 」 的 傳 統 潮 式 牛 雜 店 , 明 顯 看 出 一 老 一 嫩 的 分 別 。
記 者 這 邊 廂 看着新 店 的 裝 修 , 那 邊 廂 卻 突 然 傳 來 「 噹 」 的 一 聲 , 只 見 正 步 入 鋪 的 馮 秉 榮 , 一 頭 撞 在 那 自 動 玻 璃 門 上 , 額 頭 登 時 腫 了 一 塊 。
「 X ! 做 生 意 中 門 大 開 , 整 道 門嚟托 杉 咩 ? 邊 有 人 好 似 你 個 衰 仔 ( 指 兒 子 ) 咁 叉 蠢架? 如 果 唔 係 你哋《 飲 食 男 女 》 『 蟻 』 我嚟做 訪 問 , 我 真 係 唔嚟! 你 睇 間 鋪 , 搞 到 鬼 五 馬 六 … … 」 馮 秉 榮 邊 摸着頭 邊 爆 粗 。
兒 子 馮 健 彰 被 噴 到 一 面 屁 , 氣 氛 尷 尬 , 只 好 面 懵 懵 走 開 , 事 後 也 忍 不 住 向 記 者 吐 苦 水 : 「 間 鋪 點 裝 修 , 佢 事 前 都 知架! 而 家 先嚟將 我 軍 , 對 我 好 唔 公 平囉。 」 然 後 不 忘 為 改 動 解 畫 : 「 我 班 Friend 以 前 聽 到 樂 園 就 話 老 餅 ,啲人 寧 願 去 大 快 活 都 唔嚟樂 園 , 連 大 快 活 都 搞 『 阿 活 』 變 後 生 版 啦 , 我哋都 要 行 呢 條 路 先 有 得 做 落 去 。 」




火 星 撞 地 球
父 子 不 和 , 正 由 兒 子 對 樂 園 擁 有 一 籃 子 的 發 展 計 劃 開 始 。
話 說 2005 年 , 本 在 英 國 攻 讀 電 腦 及 數 學 的 馮 健 彰 , 畢 業 回 港 替 父 親 打 理 樂 園 。 年 輕 的 他 , 充 滿 理 想 , 心裹有 許 多 鴻 圖 大 計 , 想 將 樂 園 變 成 一 間 全 港 九 都 有 分 店 的 連 鎖 麵 店 , 於 是着手 進 行 改 革 。
07 年 10 月 , 他 得 老 父 首 肯 , 在 西 洋 菜 街 開 設 第 一 間 年 輕 版 分 店 作 試 金 石 , 若 這 店 成 功 , 樂 園 便 會 全 面 改 革 , 花 園 街 總 店 和 弼 街 分 店 都 會 大 變 身 , 並 計 劃 再 廣 開 分 店 。
他 滿 懷 壯 志 , 新 店 除 了 外 觀 大 變 , 管 理 上 亦 大 刀 闊 斧 , 舊 夥 計 一 個 不 用 , 樓 面 廚 房 均 改 用 年 輕 新 班 子 。 牛 腩 牛 雜 檔 由 門 面 遷 入 廚 房 , 也 由 潮 式 轉 為 粵 式 。 粉 麵 定 價 每 碗 由 $22 加 至 $25 。 誰 知 , 他 的 如 意 算 盤 打 不 響 , 分 店 開 業 至 今 , 一 直 虧 蝕 , 老 馮 說 : 「 一 個 月 三 十 萬 鋪 租 , 百 幾 萬 裝 修 , 而 家 個 個 月 都 蝕 緊 十 幾 萬 。 」 有 見 及 此 , 老 人 家 急 如 鍋 上 螞 蟻 , 對 店 務 頻 加 指 點 , 兩 父 子 卻 因 此 意 見 相 左 , 互 相 開 炮 。








爭 拗 一 : 招 牌
父 : 我哋樂 園 塊 招 牌 不 嬲 光 倀 倀 , 有 霓 紅 光 管 照 住 , 遠 遠 都 睇 到 。 而 家 黑掹掹, 連 個 名 都 睇 唔 清 !
子 : 以 前 塊 招 牌 五 顏 六 色 好 核 突 , 而 家 興 簡 約 , 黑 底 銀 字 , 個 Logo 都 專 登 搵 人 設 計 。








爭 拗 二 : 裝 修
父 : 人 人 做 粉 麵 店 都 用 圓枱, 坐 得 人 多 又 唔 會 撞 手 撞 腳 , 佢 就 偏 偏 用 長枱, 坐 得 少 又 唔 舒 服 , 自 己 趕 自 己啲客 。
子 : 圓枱老 套 , 唔 配 合 成 間 店嘅風 格 。 長枱整 齊 , 唔 會 一 巖 一 忽 , 坐 得 唔 舒 服 咪 仲 好 ! 增 加 流 量吖嘛 !








爭 拗 三 : 員 工
父 : 老 師 傅 有 經 驗 , 知 道 點 樣 整 食 物 , 邊 有 人 全 部 換 晒架! 要 換 都 逐啲逐啲換 啦 ! 咁 心 急 ! 搞 唔 掂 咪 企喺度囉!
子 :啲老 師 傅 懶 到 死 , 一 味 貪 快 

2013年5月20日 星期一

2013.5.12 - 2013.9.23 【藝想天開︰啟迪潛能之旅】香港文化博物館

【藝想天開︰啟迪潛能之旅】
香港文化博物館
專題展覽館(五)及庭院
2013年5月12日 - 2013年9月23日
 
這個展覽的概念是建基於美國心理學家霍華德‧加納對兒童多元智能發展的理論。我們希望透過互動性的作品,邀請小朋友及觀眾去接觸展品,並與藝術家共同創作,為他們帶來不一樣的博物館體驗。

十六位參展藝術家分別從事不同媒介的創作,包括建築、繪畫、雕塑、新媒體藝術、時裝設計、平面設計、漫畫、音樂、裝置及插畫等。他們各自以不同的創作方式,為觀眾打造一個活潑互動的藝術空間,展開啟迪多元智能之旅。

參展藝術家:
張瀚謙、鄭嘉偉、朱力行、朱國勇、馮力仁、林妙玲、林東鵬、李美娟、龍向榮、曾永璋、謝錦榮、尹泰尉、黃德明、王天仁、楊禮豪、易達華
 
展品精選

動物視覺 (草圖) 動物視覺 (草圖)

楊禮豪

2013.5.17-2013.8.18【原道 — 中國當代藝術的新概念】香港藝術館

2013.5.17-2013.8.18【原道 — 中國當代藝術的新概念】香港藝術館

專題展覽廳及當代香港藝術展覽廳 (二樓)
2013.5.17 – 8.18

「香港藝術︰開放.對話」是香港藝術館於2008年推出的新策展模式的展覽系列,四項已舉辦的展覽,包括「數碼演義」(鮑藹倫女士策劃)、「新水墨 藝術 — 創造、超越、翱翔」(金董建平女士策劃)、「尋找麥顯揚」(任卓華女士策劃)及「尋樂.經驗」(鄭嬋琦女士策劃)從不同方向探尋香港藝術,為觀眾提供了多 元的藝術體驗。
由皮道堅教授策劃的「原道 — 中國當代藝術的新概念」,將會是系列中最後一個以合作策展形式及客席策展人理念出發的大型展覽。
華人區域當代藝術的發展過程中,有將中國傳統藝術的獨特元素植入層出不窮的新藝術形式,諸多實踐充分展現出東方的傳統媒材如何表達當下社會的價值觀 念和精神追求。展覽共展出30多位中國內地、台灣、香港及海外的華人藝術家之創作,包括繪畫、漆器、陶瓷、裝置,以至錄像及動畫等作品,展示了中國當代藝 術中視覺創造和文化思考的轉型。
此外,為配合展覽,一連兩天的國際學術研討會將會於本館演講廳公開舉行,試圖深入地探討中國傳統媒介在當代藝術中的實踐和論述。
詳細內容:http://www.lcsd.gov.hk/CE/Museum/Arts/zh_TW/web/ma/exhibition.html

【法國五月】2013

法國五月:
http://www.frenchmay.com/tc/


尚.高克多
20世紀巴黎景觀的魅影
jean-cocteau-l.jpg
© Collection Pierre Bergé / Maison Jean Cocteau
日期 時間 地點 門票  
5月4日 (星期六) - 6月9日 (星期日)
10:00 - 19:00
(5月6日 關館時間為17:00 敬請留意)
香港大會堂 - 展覽廳
中環愛丁堡廣場5號
2921 2840
http://www.lcsd.gov.hk/CE/CulturalService/CityHall

免費入場

尚.高克多是「活躍的二十年代」的法國藝術家,多才多藝,深深影響同代藝術家如畢加索、馬蒂斯、基里柯、安迪.華荷、莫迪利安尼等人,本展覽旨在重新探索其創新的詩情畫意。


關於展覽


這大型展覽展出230件作品,主要來自詩人畫家尚.高克多,還有他的朋友及同道的傑作,這些人包括畢加索、基里柯、巴斯克、布菲特、藤田嗣治、馬蒂斯、莫迪利安尼及安迪.華荷。

展 覽中的代表作來自私人收藏家伊安尼斯.康塔索波罗斯和亞歷山大.普羅哥卓克所搜集的重要藏品,另外摩納哥國家博物館、尚.高克多在米莉森林的故居、卡地亞 之家等又破例借出部份畫作。內容集中於縈繞高克多一生的主題,如自畫像、神話、宗教、愛欲、馬戲、俄國芭蕾舞、 鬥牛、佛蘭明高等,陳列品有書籍插圖、畫作、油畫、刻 印畫、手繪圓石、珠寶、服飾、舞台設計及其他洋溢詩意的物件,展示他不拘一格的才華。

尚.高克多


2013年是高克多 (1889-1963) 逝世50周年紀念。他本是個詩人,只是披上了畫家、電影導演和演員的外衣。他精於各多種藝術媒體,一生寫了大量詩歌、為芭蕾舞設計舞臺及撰寫腳本,也拍電 影、製陶瓷、寫小說、造雕塑。儘管作品無數,卻以作家自命,聲稱自己所創作的全都是詩。

策展人:伊安尼斯.康塔索波罗斯


其他:

法國五月於置地廣場:
http://www.landmark.hk/art/tc_chi/Art_Gallery.aspx


http://www.landmark.hk/tc_chi/tourists/art-tour/Art_Tour.aspx?i=Locations

2013年5月18日 星期六

2013.05.17 高中視藝科參觀Artistree的《Hong Kong Eye》

2013.05.17的佛誕假期,上午 高中視藝科學生到鰂魚涌的Artistree參觀《Hong Kong Eye》展覽。

以下與大家分享他們參觀的情況:


《Hong Kong Eye》展覽詳情:http://blog.yahoo.com/klss108/articles/1268134/index

同場加插畫展:



2013.05.18《港產藝術走出國際 Art Basel Hong Kong》明報

2013.05.18《港產藝術走出國際 Art Basel Hong Kong》明報

【明 報專訊】欣賞眾多藝術品的大好機會就在眼前,下周四至日的首屆香港巴塞爾藝術展(Art Basel HK),帶來全球2000多位大師的作品,不少本地藝術家也有參與,包括曾獲香港當代藝術雙年獎成就獎的洪強。展覧讓我們觀賞世界級藝術品之餘,也反思本 土藝術的存在價值。
對藝術愛好者及收藏家來說,首屆香港巴塞爾藝術展,是尋覓心頭好及欣賞到 世界級多元藝術品的機會。就連Art Basel歷年的精美場刊,也成為很多人的收藏品。是次展覽,亞洲藝術家當然是主角之一,像擅長水墨抽象畫的曾海文、油畫的管勇等;而香港的代表,必定數 到獲獎無數的洪強。
洪強1995年中大藝術系畢業後,多年在海外留學,1996至98年在倫敦中央聖馬丁藝術與設計學院修讀碩士課程,2001年留學德國,2005年去瑞士修讀Fine Art哲學博士。藝術之路走來不易,最初到英國時一半學費也是借回來。
數碼展品與觀眾互動
他出發赴英前,在香港拍攝了首個作品《神遊》,以母親為主角。「父親早逝,一雙姊弟自小由母親帶大。她是印尼華僑,在港獨力養育我們非常辛苦,生活 不習慣,多年來哪兒也沒去過,我便想出發之前讓她精神上出外遊樂一次。片中我先拍母親在睡覺,再拍她於街上徘徊,兩種影像交錯重疊,便像她夢遊般,這作品 命名《神遊》;後來讀聖馬丁時,我覺得藝術品也可以成長,像人一樣,所以我用三年時間,在英國走訪不同中年華僑女性,將她們的聲音加入《神遊》片中,竟然 出奇地配合。她們所說的夢境,多是被人追至懸崖,也有很多說在街上漫無目的走來走去,正與我母親的《神遊》不謀而合。」新版《神遊》在1998年的 ifva香港獨立短片及錄像比賽中,勇奪金獎。
洪強將同期於Art Basel及少勵畫廊(Schoeni)舉行兩個展覽:在Art Basel的Insights展區內展出名為《道×微、觀、遊、玩》,為洪強在2009至2012年間的作品《道生一》之成長版本,是一大型數碼影像裝置 藝術,「我希望與參觀者互動及交流,當觀眾欣賞作品時,作品上的視像鏡頭便會攝錄他們的表情,再投射至旁邊的大銀幕,以觀眾的表情與我編制好的數碼文字互 動,是有趣的形體與文字的結合」;少勵畫廊展出的則是「洪強作品回顧展」,重新編排他多個昔日作品。如你未接觸過洪強的作品,建議首先去少勵畫廊,然後在 Art Basel,會有更新感受。
熱中新媒體藝術 屢獲殊榮
現為瑞士蘇黎世藝術大學博士班研究生的洪強,1995年起從事電影、錄像及新媒體藝術的創作及研究。2004年成立「燕老米的雅實驗室」(imhk lab),從事新媒體藝術研究及相關互動軟件研發與應用工作;多年來獲獎無數,如英國BBC短片節最佳錄像獎、ifva金獎、微波國際新媒體藝術節最佳編 碼大獎及特別嘉許獎等。
個人網頁:www.hungkeung.hk
洪強作品回顧展
日期:5月22日至6月22日 (周日休館)
時間:上午10:30至下午6:30
地點:中環奧卑利街21-31號
Schoeni Art Gallery;贊善里8號Schoeni Project Space
查詢:2869 8802
Art Basel HK
日期:5月23至26日
時間:正午12:00至晚上7:00(周四至六);周日至下午5:00
地點:香港會議展覽中心Hall 1、3
貴賓優先場:$750(5月22日下午5:00至晚上9:00入場)
票價:單日$250,兩日$450,四日$750;
學生╱長者╱殘疾人士單日$150╱四日$450
下期預告:Art Basel HK現場直擊——藝術投資鑑賞專輯
統籌及撰文:一鋒
圖:陳淑安
編輯 王芷倫
※如有任何物品拍賣資料,請電郵至yfkan@mingpao.com

資料來源:http://hk.news.yahoo.com/%E6%B8%AF%E7%94%A2%E8%97%9D%E8%A1%93%E8%B5%B0%E5%87%BA%E5%9C%8B%E9%9A%9B-art-basel-hong-kong-212202854.html



少勵畫廊展出有洪強《神遊》、《樓上樓下》等作品的新版本,尤要留意《樓上樓下》(圖),是在地化主義極強的作品,以少女穿著12套裝扮,在上、下層影像對比,以代表香港「樓上樓下」文化縮影,也展示了港人一人多身分的象徵意義。(展中相及畫作可供售賣)(陳淑安攝)


洪強表示十年前的香港,藝術文化展覽無人問津,所以多在外國做研究;現在展覽規模日大,在香港較易覓得欣賞者。

一對畫架鑲起了洪強早年在電影工作上用過的戲服,是意像凝結時間的作品。


《道生一》採用數碼科技,表達《道德經》的時空觀。

洪強對中國造字及書法甚有研究,所以製出數碼水墨字,於作品上互動。



1997年作品《我們都愛祖國的天空》反思香港回歸,拍下50個男士對所愛之物表現的眼神及親吻,以倒播形式剪輯。今年是第5版本,使用全高清視頻。(


《神遊》是洪強最早作品。(陳淑安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