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3年7月22日 星期一

轉載自Facebook的文章:《一個讀過Visual Arts的人的自白》

轉載自Facebook的文章:



《一個讀過Visual Arts的人的自白》

這一篇文章頗長,我想分享給即將會讀Visual Arts、正在讀Visual Arts和讀過Visual Arts
的朋友細閱,也許內容主觀,但還是想跟各位同路人分享,只求知音人。

我是一個讀過視覺藝術科(Visual Arts)的學生,我總覺得,選擇修讀這一科的人,都已經不是一般人了。
⋯⋯
我是新高中學制下的第一屆學生,升中四那年,我要在幾科選修科目中選出三科來修讀,因為自小就喜歡藝術,所以順理成章地選修了Visual Arts。



會選擇修讀Visual Arts的人,大多是真真正正地喜愛藝術和創作,這一點與其他人選修其他科目有點不同。

有些人選擇科目時,大概只會考慮讀某一科的難度,而傾向選擇較容易讀、花較少時間溫習的科目,又或者會考慮科目對升上大學的作用,甚至只會勉強地修讀一些科目作為「水泡科」,但當中有多少人是因為很熱愛一個科目而選修呢?也許真的很少。

而選修Visual Arts的人,正正是清楚自己熱愛藝術創作才會去選修的,也許是享受作品帶來的滿足感,也許是希望得到其他人的認同,但怎樣也好,Arts人心裡面都很清楚一個事實:Visual Arts絕對不容易讀,也絕不會是一門「水泡科」。所以,沒有一定程度覺悟的人,是不會讀Visual Arts,也是沒法讀下去,中途就會Drop了。



而我那一年就有有十七個同學選修了Visual Arts,能夠堅持到最後的只有十一人。也許是人數太少,所以大家都相處得非常融洽,總喜歡放學後逗留在美術室,一邊說笑,一邊工作,也一邊被老師罵,一邊成長。

當年曾經試過因為趕著交SBA,結果全部人都留在美術室趕工,於是乾脆叫外賣在美術室吃晚飯,最後工作到夜晚十二時許才「放學」。我想,這應該是只有Arts人才有機會體驗的難忘經歷吧。

總覺得,一起讀Visual Arts的同學,會是最能夠融洽相處的一伙人,一起看展覽,一起留堂,大概這就是「同舟共濟,共同進退」的精神



之所以說Visual Arts不容易讀,主要是因為工作量極多,而工作量也會因人而異,越是對自己和作品有要求,越是肯花時間修改,即使幾天不眠不休,即使用上其他上課時間畫畫,也要盡力修改,這是一份執著。

因為這一份執著,才會有進步。

讀Visual Arts這一科,雖然不用背誦書本或者默書,也不用拿計算機去計算方程式,但就要應付需要花大量時間完成的繪畫、掃描、設計等工作,工作量之多甚至都佔用了其他上課時間,有時連平時睡眠的時間都沒有,從深夜畫到凌晨,沒有睡覺就直接上課去,然後上課還是在畫畫畫…

日常上課要做海報設計練習,每一、兩個月便要參加一些美術比賽,放學還要做可惡的SBA,這種非人生活,實在不易熬過,但熬過了,便是真真正正的好漢了。

我總相信,Arts人都是對自己的作品有要求的人,無論是平時交功課,抑或閒時自己繪畫的畫作,也希望做到盡善盡美,絕不會馬虎了事,雖然沒法畫出完美的作品,但至少想畫出一幅會令自己無悔的畫作,無論是一筆一線的粗幼、圖案的弧度、青藍之間的深淺,都希望令自己滿意,也希望別人能夠認同。

因為自己是作品的主人,就一定要有對作品的一份承擔,自己必須認同這份作品,所以要盡可能做到一絲不苟,每當發現一個瑕疵,就意味有更多的修補空間。

這是Arts人的執著,Arts人的認真態度。



作為新學制下的Visual Arts一個普通學生,因為SBA的關係而變得不再普通

Arts人要在三年內完成六份校本評核作品,乍聽之下數量雖少,但行外人是沒法體會當中的辛酸,也不會了解教評局的這六份SBA,足以把一眾Arts人把玩得幾乎體無完膚。

這六份SBA,要求眾多,要制定主題、意念表達、媒體探索、作品參考、製作過程…既要完成實物作品,還要紀錄製作過程,這一連串的步驟,就這樣充斥了三年的高中生活。我的三年高中,幾乎就是在美術室渡過了,美術室成了另一個家,美術科老師便是我的媽,我對著她工作的時間比待在家對著老媽的時間都更長了,這亦造就了師生間的友好關係

即將升中六的那一屆讀Visual Arts的學生只需要完成四份SBA,對於我和其他完成了六份SBA的來說,感到自豪多於妒忌,因為我們可是非凡地、出色地完成了幾乎不可能的任務。

還是那一句:熬過了,便是一條好漢,若干年後,當其他人說當年讀中史、BIO的時候,我會自豪地說一句:「我是讀Visual Arts的。」多瀟灑。



Visual Arts不像數學科有指定答案,而是包括主觀的印象和評賞,所以有時即使努力完成作品,也不一定有好的評價,只可以接受,但也可以去爭論,而我總是後者。

無他,只是覺得,一個Arts人該有自己的思想和創作空間,怎可能因為老師的反對就輕易放棄呢?先想一想預期後果,若果是好的就試著照做,有道理的說話就該多聽聽,沒道理的話就按著自己所想的去創作吧,天馬行空才是Arts人的本性。

人們說Arts是「呃錢」,是高消費的科目,作為過來人,我也不得不承認這句話,除了要買畫紙和材料這經濟上的消費外,時間和精神上也是高消耗的,一次模擬考試便花四個小時了,當時考DSE之前,便考了三次MOCK,這可是非一般的練習啊。

但我更相信的是,讀了Arts的人能夠得到截然不同的經驗,是其他科目和書本上沒可能得到的,也許是一種態度,也許是一份執著,也許是一種風格,這些得著,會令自己覺得從前付出的都是值得了,太值得了。



由一開始,我便是抱著要考到5**成績的心態去讀這一科的,結果真的做到了,當時心情興奮都哭出來了,感覺就是有一個完滿的句號,苦盡甘來,一切都值得了。

但很可惜,最後我沒能讀設計系,曾經覺得,我可能跟藝術設計緣盡了。

直到昨夜去了逛書展,碰巧重遇一位同樣修讀Arts的中學同學。

我問她:「你買了甚麼書?」她從袋中提出一本關於花紋設計的美術科書本,說:「書內的圖案很美麗!(入面D圖案好靚!)」

聽畢,忽然有種莫名的感觸,大概是一種久違的重拾,是對藝術的重拾。

畢業之後,有修讀Arts的同學們都分道揚鑣,當中只有一、兩個在讀有關美術設計的學系,其他人和自己卻是在讀和藝術科一點關係也沒有的學系。我以為時間流逝,各自忙碌的生活會使我們逐漸放下藝術,卻想不到,也許在大家的心裡,藝術仍然佔著一個重要地位,無可代替。

這樣的感覺實在很好,原來,我們沒有遺忘了藝術。

最後,我買了一本《旅途上的畫畫課》,七月尾去旅行時,我可以再重新上Visual Arts課了。



我想起有次回校探望那位資深美術科老師,她跟我說:「視覺藝術科已經是夕陽科目,我實在不想在我退休前看到這一科被取消了。」

我懂的,生是Arts人,死是Arts魂,我也不想這一科會被學校取消。

我回答她:「我五年後畢業,希望到時我可以回來母校教美術吧。」



由始至終,我還是沒有忘記過藝術,沒忘記Visual Arts。

能夠讀過Visual Arts,實在太好了。



Shadow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