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3年10月2日 星期三

2013.06.06《香港藝術教育政策危害創意人才培訓 》星島日報

2013.06.06《香港藝術教育政策危害創意人才培訓 》星島日報  

   鴨仔生病了!」「你探望了鴨仔沒有?」這些話相信都是大家近來最關心的話題之一。荷蘭鴨仔遊香江,可說引起全城
哄動,連行政長官梁振英也在早前的策略發展委員會及立法

會答問大會中談及鴨仔熱潮。特首認為這是一種創意的價值,更說從中體會到一個成功的創意,是可以帶 動很多經濟活動,因此表明政府會落力推動創意,推動創意教育,培育創意人才。
  香港政府常把「推動創意教育」、「培育創意人才」、「發展 創意產業」等口號掛在嘴邊,但到底怎樣才可以通過創意教育去培育創意人才從而發展真正的創意產業呢?「創意人才」不但只是有創意,創造力是創意人才的必要 條件之一(彭森明,2008)。以往人們對創造力可說沒甚麼認識,前美國心理學協會主席Guilford1957年才初次探討創造力對國家競爭力的影 響,人們始發現創造力的重要性。美國學者Collins & Amabile1999)認為人們有創造力,才能促進國家的發展,因此現今世界各地都視培養學生的創造力為教育政策的重要環節。香港的課程發展議會也於2000年的教育改革中,提倡培養學生九種共通能力,當中提升學生的創造能力更是優先而集中發展的項目之一。

「文字創作」考核有保留
  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心理學系曾就香港華人學生的創造力和繪畫能力的關連進行研究,發現提高繪畫能力有助提升創造力(David W. Chan and Lai-kwan Chan2007),因此筆者認為要發展香港學生的創造力,必須先正視現今的藝術教育問題。
  2012年 推行的香港中學文憑,當中視覺藝術科公開考試可說是扼殺香港學生創意的原兇。考試要求學生在沒有範圍、作品背景資料的情況下,以類似「看圖寫作」的方式進 行筆試藝術評賞,筆者雖並非任教中學,但對於這種「吹水」式考核也感到莫名其妙,難道兩局認為這就是培育創造力的合理方式?

   另外,對於要求學生以「文字創作」去應考以視覺元素為主要語言的視藝科,筆者也有保留。聖公會鄧肇堅中學戴校長於早前接受報章專訪曾表示,香港教育最大 的困局是忽略了人格和美感的教育,把語文的元素擺得太重,這樣會殺了很多人,對香港整體不一定有利。到底視藝考試的主要目的是考核學生的創造力?還是考核 學生的語文能力?有關當局以這些方式去培育學生的「創造力」,難怪本月初有「視藝教育關注核心小組」的師生高舉寫着「藝術教育末日」、「創意教育無明天」 等紙牌由灣仔遊行至考評局及教育局,要求兩局正視新高中課程及考評制度的問題,以免危害香港創意教育。
不滿側重語文忽略美育

  要發展及提升兒童的創造力,最佳時機可說是升讀中學前的學習階段。根據「
U型曲綫的藝術發展模式」理論指出(GardnerWinner1982), 四至六歲是兒童發展藝術能力的最高點,而這些能力會在八至十一歲之後逐漸衰退。但政府多年來蔑視幼兒視藝教育的重要性,只偏重學科的發展,並沒有正視小學 及幼稚園視藝老師的專科培訓不足問題,導致很多聲稱五育並重的學校只能「掛羊頭賣狗肉」,使視藝科與其他音、體等科目只能得到「閒科」、「學科花瓶」等 「美譽」,嚴重影響培育學生的創造力。

   筆者作為一位前綫的視覺藝術科老師,一直對特區政府側重語文忽略美育的政策感到十分不滿。有關當局多年來對藝術科不平等的教育政策(曾導致教院體藝學系 發生零學額事件)、缺乏小學及幼稚園視藝老師的專科培訓,以及最近的新高中「文字創作」事件等,都只是再次證明有關當局只重語文訓練、空談創意口號的所謂 推動創意教育政策。希望特首及有關當局能誠心向鴨爸爸霍夫曼(
Florentijn Hofman)請教:到底要有「一個成功的創意」是需要語文能力還是創造力呢?

  筆者在此衷心希望特首以至廣大市民在關心鴨仔健康的同時,更可關心香港藝術教育種種不健康的問題。
註:小題為本報所加
香港美術教育協會執委
胡永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