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3年10月5日 星期六

2011年5月23日‧星島日報《新高中視藝考評受干預 學者總辭 藝術評賞要跟官方標準》梁子健

視藝考評風波
《新高中視藝考評受干預 學者總辭 藝術評賞要跟官方標準》
首屆中學文憑試明年九月正式推行,其中視覺藝術科首次加入藝術評賞,但原來去年在釐訂評核準則時,教育局課程發展處與考試及評核局的專家小組出現分歧,結果導致五人專家小組集體辭職以示抗議。
前考評局評核經理余樹德在本報撰文,批評考評局一意孤行,採取量化評核,以「吹水」文字評賞作為視藝考試,結果不但令師生無所適從,亦扼殺了學生的創意。(視藝考評風波之一)記者梁子健
今年三月離職的余樹德在來論中指出(見F3版),新高中視藝科新增的藝術評賞,一直備受由來自香港教育學院、浸會大學、理工大學及知專設計學院的五人視藝專家小組成員學者(見表一)的質疑,認為教育局課程發展處的官員,盲目硬將新高中視藝科發展成着重操寫的文字評賞,扭曲了以發展想像力及創意本質的視藝考評,「當局執意令視藝科考評變成量化評估,而藝術評賞在缺乏課程內容下,令師生虛耗時間,但考評局與教育局卻對專家意見置之不理」。
工作坊成導火綫
為向視藝科老師闡述校本評核的評分標準,余樹德指,考評局在去年十一月十三日舉辦了一個教師工作坊,但當日卻有教育局官員「踩場」,公開批評考評局要求學生呈交每份十二頁的研究工作簿頁數太少,又指專家不懂量化評核,「須與教師一起接受培訓」,更以自行搜集的作品樣本,取代考評局專家已審核的作品樣本,聲稱是「課程主導考試」,結果被在場的四位考評專家及知專設計學院副院長馮崇裕,一致認為「教育局官員粗暴干預考評局工作」。
「上佳」樣本恐誤導
據悉,其後余樹德更為當日的工作坊作出特別匯報,匯報透露主理視藝科課程發展的教育局高級課程發展主任李樂華,當日曾向教師展示三份學生樣本,其中一個獲評為「上佳」的樣本,藝術評賞是比較大衞像與陶俑,但最終作品竟是一件以樹為造型的紙紮作品。考評局專家認為樣本似是社會研究報告多於視藝科研習報告,內容亦疑似抄襲,有誤導教師之嫌,但李樂華卻堅持須上載考評局網站,供教師參考。
記者曾向當日有參與工作坊的浸會大學視覺藝術院副教授黎明海查詢,他坦言不認同以量化方式評核學生,但官員堅持須按照評核描述評分,兩方爭持不下,他唯有即時憤然辭職,而專家小組其餘四名成員亦在去年十一月十七日決定集體請辭,余樹德則留任至今年三月八日辭職。
根據考評局資料顯示,藝術評賞要求學生以文字交代對創作概念的研究、評論藝術作品與現象、既有藝術品對創作的影響、選用媒介與物料的探究、對作品的自我評價與反思等。在佔總成績五成的校本評核部分,學生每次提交的作品集除了包括三件作品,亦要提交記載藝術創作與藝術評賞的研究工作簿,後者更佔總成績兩成(見表二)。
當局否認施壓干預
就余樹德向本報撰文,批評當局漠視專家意見、扼殺視藝科學生創意,教育局及考評局亦撰文回應(見F3版),指當局對於多位學科專家請辭,感到可惜及尊重其決定,但強調文憑試視藝科將按既定程序及安排進行,相信專家集體辭職不影響該科的考評工作。當局強調,在發展課程及考評的過程中,有不同意見屬正常,彼此討論亦屬專業交流,不存在干預或施壓,而課程、教學和考評之間存在着互動及協作關係,並不存在「主導」或「凌駕」。
資料來源:星島日報 2011年5月23日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