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3年10月2日 星期三

2013.05.29《應屆畢業生對新高中視藝科考評意見 》星島日報

2013.05.29《應屆畢業生對新高中視藝科考評意見 》星島日報
陳國棟

  視藝教育關注核心小組(下稱小組),就着第一屆視藝科文憑試
的考評機制、要求及結果,以抽樣調查方式向視藝科教師進行意見調查及舉行發布會。在發布會當日有應屆畢業生

表達了個人的意見,小組喜見學生極具反思能力, 並邀請他以文字表達出視藝科課程及考評的意見,筆者按學生的意見進行詮釋及補充,經學生同意下發表,期望讓更多人了解被忽視的持份者想法,文章歸類後分為 以下四項(副題為筆者所加)。

1.
中小學課程未能銜接新高中
  「新高中視覺藝術科對學生要求高,但現時初中的視覺藝術科仍然未能銜接上,落差甚遠。」
  學生認為初中視藝科的深度未能銜接新高中課程,並且「在教育設計上,對比其他科目有一定的落差」,問題的核心並非在初中階段,而是在小學階段。

  筆者在十年前曾撰寫文章,指出非專科老師任教小學視藝科帶來「豬肉堂」的奇特現象,不幸的是,這現象至今仍然存在。兆基創意書院校監黃英琦也指出「視藝科」仍被視為「閒科」,非專科老師僅能運用教材包進行教學,而教育局並沒有規管小學任教教師的資歷。

2.
創作過度依據評賞
  「視覺藝術科講究的是創意思維,是學生自己的藝術,評賞只是輔助工具。」
  「學生不可能對每一位藝術家有所認識,如果強逼學生去評賞,最後只會造成一個『吹水』局面。」
   創作靈感具抽象性,也是多元性,學生認為藝術創作是個人所建立的風格,創意思維可由不同的因素所帶動。如藝術家又稱「鴨爸爸」的霍夫曼以「橡皮鴨」為香 港帶來開心回憶的作品,靈感來源並非來自其他藝術品,而是來自兒時的經驗。無論外在及內在因素,如地理、傳統文化、社會、個人特質及價值觀等都有可能成為 提升創意的元素,若硬性將評賞作為依據,反而限制了創意的思維。正因藝術家的創作情境呈多樣化,學生認為「……是否需要考試,我對此有所保留」,也恐怕 「最後只會造成一個『吹水』局面。」
3.單一主題限制創作
  「對於訂立大主題隨後創作這個模式,或多或少都影響了學生的創意。其實,每一份的作品,都有一個獨立的報告,是否一定要『三合一』成為一個大主題,我覺得應該由學生自己訂立。」
  每一主題有其獨特的探討價值,學生藉探索不同的主題,有利鍛煉他們演繹不同主題的能力。在兩年半的學習時間,學生可更靈活表達最新的社會及其他議題,較容易獲取第一手的資料。「對於訂立大主題隨後創作這個模式,或多或少都影響了學生的創意。」

4.
作品集的評審形式
  「除了以書面報告,我認為應該可以有其他的報告方法。以下是本人愚見:對於一些寫作能力欠佳的學生,書面報告不能反映他們創作意念的時候,以錄影方式,個人介紹他們各自的作品……
  學生語文能力分 野甚大,但書寫能力與創意思維能力卻不能掛鈎。以錄影方式記錄學生口頭的報告,學生能將豐富及多元的資料整理,並以簡潔的方式進行匯報,也是學生面試的必 要技能。視藝科可將重點放在學生的意念,而非書寫能力之上,也可避免學生呈交支離破碎的選頁,影響評分員的判斷。「他們作品報告也是可以反映出他們創意思 維的一面鏡子,所以作品報告的形式不單只有書面,也可以有其他渠道。」
有關當局視而不見

   作為一位考生也能清楚地反映了現今考評的缺陷,為何有關當局視而不見。教育局於本年四月公布的優化推行新高中課程及評估建議,本科一直關注的問題貼近 「零修正」,難怪視藝科老師早前高舉着「課程考評零改善,創意教育無明天」的橫額,為了新高中視藝科課程發展第一次走上街頭,對有關當局無理的安排提出抗 議。難度要逼使老師作更激烈的行動,才肯回應學生及老師的訴求?

香港美術教育協會執委
視藝教育關注核心小組
陳國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