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3年10月2日 星期三

《視藝科要以創作為核心》吳加里。星島日報

《視藝科要以創作為核心》吳加里。星島日報。2011年7月12日
和朋友談話,留意到許多中學紛紛買了大量美術歷史書,短短幾個月,我被兩所小學 請去跟教師分享「評賞」。我在幾所代課的學校觀察得來的印象,許多原是寫給大學生或職業設計師、藝術家讀的,學生在歷史課看非常資料性的歷史數據性簡報, 填充做大量文字化的工作紙,筆記厚厚一大冊。學生時間不足,只能馬虎應付,不可依時交功課,或以偷偷抄襲網頁資料作假。

教師強調校內視藝科也要考筆試,由中一開始。我問:為甚麼?同事說:因為會考要考筆試!於是學生只在描述上寫,其餘變成看圖猜意,亂評一通,這是「評賞」嗎?
考試形式影響學習
創作沒有時間做,故多被逼用一些快捷的方法。教師要求課程發展局和考評局給「正 確」的範例卻沒有可用的。在教材缺乏下,教師備課和批改工作量大增。有教師把那陶藝、英文書法、書法、水墨、富創意的跨科目活動、油畫水彩,連鉛筆素描這 些基本功和武功都打入「冷宮」。香港藝術在中學的考評制度改變下,會帶來甚麼效果?許多資深教師被逼辭職他去。香港損失的藝術投資和強大損失,竟然多份號 稱「大報」沉默不理,令人震驚!
約翰?霍爾特在《學習像呼吸一樣自然》說:「不請自來的教導不僅不能促進學習,反而會阻礙學習!」這不請自來的考試形式,阻礙正當的學習。明顯中學已沒有時間和空間,給學生自由按興趣選擇視藝的創作,變成不良制度的犧牲品。
我曾在一直資高中教「美術欣賞科」,我同意學生非常需要接觸文化藝術,所以作為一種文化修養,文字表達和分享交流是有用的,但由非語文科的視藝科教師去教作文、背生字,長篇大論的做給考評局看的資料集,師生在私底下都嘲諷為「整餅」。
由於方便和粗糙的公平觀,劃一是非常工業時代的產品。例如,美國的車軌為甚麼是四呎八吋半的呢?原來是兩隻馬最好的距離,那是羅馬統治英國時訂下的,英國工人做了這些工具,工人傳到美國就用這個尺寸。
香港的視覺藝術科的考試規範很多,而且時時改,真教前綫教師和學生非常困擾。評和賞最少是兩件事,我們需要的是評鑑、批評、評價、欣賞、觀賞……因字義沒有清楚的界定,專家還在爭論那些的才是評賞。
建議筆試校內進行
身為專業的教師和家長,我建議考評局把評賞筆試放回到校內進行,取消筆試。我們同意美學要教,美術設計歷史也要有一定分量的接觸(exposure)。不用強逼,有用的學識,自然許多人會去學和享用。藝術科的重要性和空間性,就在此!
國際藝術教育學會會長MichaelDay曾說:「藝術創作仍是『全方位藝術教育』的核心,其他基於藝術史、美學及藝術批評的學習活動,則與創作相輔相成,使各年級的藝術創作都能更加豐富。」(InJAE3.1NTAEC2005)我認為,學生非常投入和有興趣從事創作活動時,不知不覺地,就會從有passion(熱情)的藝術家教師身上,領悟到文字和非文字的「評賞」技巧。
或可舉辦畢業展
十多年來,我擔任前考試局的中七作品集面試考評員,我們是用口語詢問式(廣東話或英語,考生自選)考問考生對美術、設計、電影等知識和價值、創作的誠信等,學生真情流露,分享和展現能力是活潑和有性格的。
所以,我們現在可把評賞,交給 任教 老師寫評語,我們要對已被多次考評的教師信任。(像我這類有二十幾年教齡的教師仍要被每年兩、三次課堂觀課,評頭品足。)或為了公平,電腦隨機抽一些學校作評核標準調分即可,舉辦畢業展也是好的方法,以展示學習成果和學校水平。
(三之二)
註︰小題為本報所加
吳加里(資深中學視覺藝術科教師及香港美術教育協會秘書)
資料來源:星島日報。201171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