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3年10月5日 星期六

2011年5月24日‧東方日報《五專家學者辭職抗議》

終於有報章報導這件事!香港教育真的一池死水...
《新高中視藝考評專家集體辭職,抗議教局粗暴干預評審標準》
【明報專訊】考評局新高中視藝科專家小組5名成員不滿「教育局官員粗暴干預考評局工作」,集體辭職。教育局及考評局回應稱,這5名專家已完成任務,校本評核監督的工作已另外聘請兩名學科專家出任。

撰寫藝評 難知創意能力
新高中視覺藝術科設公開試及校本評核,各佔50%,負責提供考評意見的原考評局視藝科評核經理余樹德,日前於報章發表公開信,指教育局官員在視藝科校本評核教師工作坊中,公開批評學生呈交考評局的研究頁數太少,又用教育局官員設計的作品樣本取代考評局樣本。余樹德是5名辭職委員之一。
考評局同時要求學生撰寫藝術評賞,據悉專家小組認為,若以文字判斷學生視藝科成績,語文能力較佳的學生會佔優,無法準確評估學生的藝術、創意能力。在事件中,考評專家和教育局分別設計兩套評分準則,專家曾試驗分別按兩套準則為學生評分,發現學生按教育局的評分準則下,分數比專家的準則低1至2級。
轟教局設計課程「閉門造車」
目前教育局課程發展處有約10名官員,負責全港中、小學視藝科發展。有已辭職的視藝委員批評官員具有教學經驗,卻沒有考評經驗,設計課程猶如「閉門造車」,從沒考慮執行細節。例如全港教師沒有評賞藝術作品的經驗,仍堅持將評賞加入新課程,又不提供教師培訓,令前線教師無所適從。
前考評局視藝專家小組委員黎明海說,早於去年11月相繼辭去考評局新高中視藝科專家小組委員,以及分區支援小組監督的工作,日後期望新高中視藝科能順利落實,視藝教師可獲更多教學支援。
另一委員理大紡織及製衣學系副教授吳文正表示,「評審限制學生在作品中表現前瞻性的創作,按規則評分,變得公式化及表面化,若以著名流行藝術White on White,就絕對不及格」。他建議教育局及考評局需整體評估作品,美術不能拆件評審。
‧※‧
《學生補趕「吹水」探究迎合考評》
(星島日報報道)全港五千四百名修讀新高中視藝科的中五學生,下周三起須呈交校本評核分數,但因評核要求過於苛刻,大部分學生仍然「臨急抱佛腳」趕工;為迎合考評要求,不少學生只有完成藝術創作才補回文字評賞與藝術探究,與課程要求學生在創作過程中進行,完全「本末倒置」。

  在風采中學(教育評議會主辦)就讀中五的鄭君政,近日正在趕製校本評核報告,「都維持了幾個月,每日平均花近六至七個鐘頭,就算周末都返學校趕工」。他須完成中文、英文、通識教育及視藝等四科的校本評核報告,但視藝科最為「困身」,「就算通識科都只是十幾頁,但視藝科的研究工作簿連資料與草圖,動輒上百頁」。他透露校方以下周二為繳交期限,但全級
十二名修讀該科的學生均未完成,大部分只完成七成左右,「感覺我們是白老鼠,只能被動接受考評要求,儘 管 老師也不太同意」。

  新高中視藝科一改過往會考及高考「純創作」考試模式,要求學生為藝術作品作文字評賞,包括研究創作概念研究、既有藝術品對創作的影響、選用媒介與物料的探究、對作品自我評價等,佔總成績兩成。 鄭 君政坦言,課程雖要求在創作過程進行評賞與探究,但實際運作卻恰恰相反,「有概念就能夠創作,不用參考其他藝術作品,藝術評賞與探究往往都是後補」。

   鄭 君政的校本評核作品以「MK文化」為題,分別是繪畫、陶瓷及混合媒介,他坦言自己為迎合考評要求,不僅選取較不擅長的陶瓷作為媒介,也要刻意評賞風馬牛不相及的大衞像,「部分真的是『吹水』,不可能件件前人作品,都跟自己的作品有關」。他不諱言,為早日完成校本評核,文字資料盡可能從網上複製下來,以騰出時間撰寫文字評賞及完成作品。

  現時視藝科的等級描述,第五級要求學生運用視覺語言及媒介能力達「恰當而廣闊」,第四級則要求能力「恰當而多樣」,浸會大學視覺藝術院副教授黎明海認為等級描述過於空泛,宜只作評分參考,而非硬性的評分準則,「鼓勵學生嘗試不同媒介是好事,但有些創作沒必要試來試去,反而造成困擾」。

  教育局及考評局回應指,新高中視藝科課程兼重評賞和創作,學生通過視覺藝術評賞建構知識、發展批判性思考、豐富其美感和藝術經驗,同時亦帶動創作和提升創意,強調學生不能只創作,而缺乏評賞能力。就中學文憑試的「視覺藝術評賞」,學生須對提供的藝術品作出評賞,以反映其描述、分析、詮釋及評價能力,並非隨意的泛泛空談。
2011-05-24
‧※‧
《五專家學者辭職抗議》
【本報訊】新高中課程的考核再添爭議。首屆中學文憑考試明年推出,視覺藝術科加入藝術評賞部分,但在制訂評核準則時,教育局課程發展處被指多番干預考試及評核局的學科專家意見,包括不滿考評局要求學校在校本評核呈交的研究工作簿頁不夠多、專家不懂量化評核等,激起五名專家學者憤然集體辭職以示抗議。已辭職的專家學者直斥教育局硬將視藝科發展成着重操寫的文字評賞,粗暴干預考評局的評核發展工作,令學者飽受委屈。
雙方爭拗已兩年
辭職抗議的浸會大學視覺藝術院副教授黎明海狠批,教育局一直粗暴干預評核發展工作,令專家學者感委屈,「教育局對唔啱聽的意見自動刪除,我哋不滿考試規模和制度,亦唔滿意當局要求量化評核」。他指出,雙方已爭拗兩年,「雖然評核指引已制訂,但我哋仍有好多不滿,問題至今仍未解決。」
黎明海續稱,去年十一月,考評局舉辦視藝考評教師發展工作坊研討會,教育局課程發展處視藝科官員竟到場批評考評局要求學校在校本評核呈交的研究工作簿頁不夠多,又批評專家不懂量化評核,更自行搜集創作樣本取代經專家審核的作品樣本。此舉更激發專家學者不滿,五名專家學者相繼辭職。
教育局回應稱,在發展課程及考評過程中有不同意見十分正常,並不存在干預或施壓。
考評局補充,視藝科水平的訂定及校本評核要求已於○九年完成,校本評核監督工作已聘請兩名學科專家出任。
‧※‧
《教局粗暴干預五學者齊劈炮》
新高中課程的考核再添爭議。首屆中學文憑考試明年推出,視覺藝術科加入藝術評賞部分,但在制訂評核準則時,教育局課程發展處被指多番干預考試及評核局的學科專家意見,包括不滿考評局要求學校在校本評核呈交的研究工作簿頁不夠多、專家不懂量化評核等,五名專家學者憤然集體辭職以示抗議。
辭職抗議的浸會大學視覺藝術院副教授黎明海狠批,教育局一直粗暴干預評核發展工作,教育局硬將視藝科發展成着重操寫的文字評賞,令專家學者感委屈,「教育局對唔啱聽的意見自動刪除,我哋不滿考試規模和制度,亦唔滿意當局要求量化評核。」他稱雙方已爭拗兩年,「雖然評核指引已制訂,但我哋仍有好多不滿,問題至今仍未解決。」
官員踩場批評
黎明海續稱,去年十一月,考評局舉辦視藝考評教師發展工作坊研討會,教育局課程發展處視藝科官員,竟到場批評考評局要求學校在校本評核呈交的研究工作簿頁不夠多,又批評專家不懂量化評核,更自行搜集創作樣本取代經專家審核的作品樣本。此舉激發專家學者不滿,五名專家學者相繼辭職。
教育局回應稱,在發展課程及考評過程中有不同意見十分正常,並不存在干預或施壓。考評局補充,視藝科水平的訂定及校本評核要求已於○九年完成,校本評核監督工作已聘請兩名學科專家出任。
另外,自資專上課程數目繁多,為方便學生以電子方式一次過報讀大學聯合招生辦法以外的專上課程,教育局昨宣布分兩階段提升「經評審自資專上課程資料網」功能,最快明年初在網站增設「專上課程電子報名平台」,配合二○一二/一三學年招生程序,讓學生可以一次過報讀不同專上院校的課程。
先前的文章:

[2005-07-07] 高中視覺藝術課程內容芻議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