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科考筆試開倒車》 [2005-01-27]
香港教育學院藝術系署理系主任 黎明海 藝術發展局藝術教育組主席 余樹德去年10月教育統籌局提出《改革高中及高等教育學制——對未來的投資》中,通識教育列「藝術與人生」為選修單元,一方面使藝術變為思維形態的教育,是個人修養與社會生活的探求,卻與廿世紀以來「生活藝術」的國際藝術教育發展方向背道而馳,更突顯課改將藝術教育邊緣化。
本地政府常稱欲建立香港為亞洲文化大都會。然而英國課改把學校每周體育課時由兩小時增至四小時,香港學校課改卻從沒有認真將文化藝術教育撥亂反正,反而將藝術教育更邊緣化。
有校長指出「佔總課時5%的藝術教育學習經驗,可在每周聯課活動中進行」。於此,藝術教育無法以有系統、深入培育高層次思維與能力的連貫性課程模式出現,甚至會被淡化而不顯。
2003年《視覺藝術科課程指引(小一至中三)》的諮詢時間倉卒,當中有很多根本性及理念的問題仍未及修訂就匆匆頒布執行。這次高中視覺 藝術科的課程架構似乎又想在不太明確的情況下推出。為免在未有充分諮詢下再次把草擬文件變成白紙黑字的執行條文,作為藝術教育工作者有必要從不同渠道表達 意見。
制改與課改牽動的考改
制改與課改必然牽動考試改革(考改)。數年前教統局還在說要減除應試文化,現在高中課改反其道而行:由以往沒有規定會考必修必考科目,在 新高中課程卻加進四科必修必考科目(即中、英、數、通識教育)。學生能力志趣各異,為了培育多元智慧發展,實應容許多元評核模式,才不致製造更多「應試失 敗者」。
現時只約四分一中學會考生能繼續升學考高考,將來新高中卻全部中五生升中六。新高中一刀切的從上而下的要求學生必考指令,值得三思。
無必要另闢筆試考卷
猶有進者,現時高中視覺藝術科已發展「作品集」校本評核,再加以校外審核機制。這是國際上經不少學者研究驗證為現今學校視藝教育最可靠的 評核(authentic assessment),相反學者批評傳統的筆試及測驗對視藝科造成不可靠評核(inauthentic assessment)。
因此如紐西蘭、美國、英國等國家高中均不須學生定時必考命題筆試。現時香港視覺藝術科會考發展類似紐西蘭模式,2007年中學會考視覺藝術科考評新課程獲94%學校回收意見贊同。新高中課程的藝評與藝術情境研習文字性考評其實亦可加進作品集內,實無必要另闢筆試考卷。
可是新高中課程卻建議加進定時必考筆試,使浩瀚的視覺藝術科,當中包括雕塑、建築、繪畫、平面設計、時裝設計、室內設計、立體設計、國 畫、書法、裝置藝術、媒體藝術、公共藝術、網頁設計、陶藝、動畫等各種不同媒介作定時藝術評賞筆試,從教與學的角度來看,其涉獵旁觸的專門知識,堪稱比大 學藝術或設計專科生考試還要艱深得多,其教與學的量和質的要求和考慮,並非高考師生所能承擔。
此外、在校外評核「視藝創作:根據一個擬定題目,創作一件作品。」此建議與現今會考題目可供選擇方式截然不同,教師咸稱此模式只宜純藝術 創作,對應考具功能要求的設計範疇造成不公的偏頗。現時中學會考及高考視覺藝術科已有美術史選考卷供選擇,但新高中視覺藝術科竟剝奪學生對此科公開考試選 卷及選題自由,走回內容導向的必考筆試,這是否開時代倒車的考改構想?
在此筆者銳意向當局力陳新高中課程結構,尤其有關藝術教育的利弊,意使創意教育得以發展,毋使其變成等同職業培訓的科目;也不致偏離國際藝術教育課程發展的路向,就此總結有關建議以作日後作雙向討論的基點:
1)提倡均衡教育
應在整個小學及中學階段,貫徹八個學習領域的學習經驗及成果關聯,發展均衡教育的理念。
2)創意教育不應淪為職業培訓
創意教育並非等同職業培訓。香港要發展創意工業,就需要具創意的人才。藝術教育較能體現創意,可是,基於新高中課程框架的限制把選修科目 分為「文法」與「職業導向」兩個範疇,未來學生要選修藝術相關科目,在正規選修課程中,正如前述調查結果及中學校長行政經驗分享根本無法(或極少機會)開 辦,學生只好轉投「藝術及媒體」和「設計」科目,惟有關科目強調實用技能,無助全面藝術教育所重視的文化藝術情境的認知、創意思維及媒體表現、批判思考訓 練、人格情操的培養等目標的發展。
其中更實際的問題是這些學生毋須應考「香港中學文憑」公開試,教統局擬設「應用學習文憑」來製造標籤效應。由此可見,有關當局已默認未來 的創意與藝術教育會與文法中學分家;這種短視與功利的意識形態將進一步影響香港的藝術教育,甚至未來港人的價值觀;不利多元智慧的培育外,亦會窒息創意工 業的發展。
3)不應偏離國際課程發展路向
見諸美國、澳洲、加拿大、紐西蘭、IB國際課程、鄰近的日本、台灣等地,現今國際的高中課程已趨向均衡與多元智慧發展,藝術教育已是不可 或缺的重要學習領域和正規課程之一。可是香港新高中課程結構卻將藝術教育列為與公民教育或社區服務等邊緣化的學習經驗,偏離國際課程發展的路向,實不利發 展香港成為優質社群與創意社會的國際都會理想。
4)還學習者選科自由
新高中課程假借擴闊學習空間,減輕考試壓力為名;實乃扼殺學生的選科自由,收窄學習空間。一直以來,高中課程科目開設的自由在於學校和學 生,而非從上而下的政策制訂。筆者就新高中課程架構擬提出兩項建議。一是維持中、英、數及通識為必修的4X,然後把20個學科分為:以「個人、社會及人文 教育」及「科學教育」為甲部;「科技教育」、「藝術教育」及「體育」為乙部,讓學生於甲、乙兩組分別選修1-2X。另一是以中、英、數為必修的3X,再以 「通識」、「個人、社會及人文教育」及「科學教育」為甲部,讓學生選修2-3X;以「科技教育」、「藝術教育」及「體育」為乙部,讓學生選修1-2X。
筆者歡迎教統局對制改的良好意願,祈望當局推行課改及考改時,必須進行充分的諮詢,對本地的情景進行客觀的分析,提供數據以支援有關建議的實踐方案,大可先於部分先導學校進行模擬研究,對有關模擬測試進行評估及檢討,以證實新課程的成效,方才頒令執行。
這次課程改革對本港教育的影響深遠,若導致學校藝術教育變革的倒退,無從發展「創意社會」及提升市民的文化素質,亦將影響西九龍文化區發展成為虛有其表的「大白象」,實應三思而行
資料來源:文匯報[2005-01-27]
http://paper.wenweipo.com/2005/01/27/OT0501270001.htm
‧‧‧
其他文章:http://hk.myblog.yahoo.com/cow-ology/article?mid=356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